详细>>
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招标公告
2025年7月26日夜间至27日凌晨,怀柔区遭遇百年一遇强降雨,琉璃庙镇成为洪涝重灾区。面对道路中断、通信受阻的严峻形势,北京怀柔医院闻“汛”而动,院党委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党委统筹三级联动筑防线灾情就是命令!7月27日,我院接到怀柔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杜秉利指示,要求我院立即抽调专家及120车组到琉璃庙镇救灾,院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启动防汛预案,成立防汛救灾指挥部。党委书记彭玉霞,党委副书记、院长汪阳带领党委委员、副院长贾凯、吕久来、田勇,副院长佟琦弘等党政班子成员驻守医院,24小时在岗值守实时调度;纪委书记王国伟率领由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骨科副主任王自鸿,大外科主任兼肝胆外科主任胡志朝,麻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罗树军、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魏向东、120护士长刘昀霏等10名业务骨干组成党员先锋突击队,携救护车及药品、除颤仪、担架等急救物资首批挺进琉璃庙镇。在党委统一部署下,全院上下迅速形成“前线突击-中继转运-后方收治”三级救援体系。党员冲锋废墟之上护安康7月27日下午,我院专家团队抵达琉…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普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我院普外科始终紧跟技术前沿,不断提升微创手术水平,尤其在疝修补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今年7月,科室完成各类疝中腔镜手术占比高达68%,彰显了团队在微创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7月,普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包括单侧腹股沟疝、双侧腹股沟疝、切口疝、嵌顿疝及小儿疝等各类手术22台,覆盖了疝疾病的常见及复杂类型。其中,多例嵌顿疝患者因救治及时,通过微创手术避免了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双侧腹股沟疝患者则通过单次腔镜手术同时解决双侧问题,显著减少了创伤和恢复时间。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复发疝、双侧疝及嵌顿疝。医生通过精细操作和精准解剖,实现了各类术式完美结合,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2-3天,能够尽早参加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我院普外科现已熟练开展各类腔镜疝手术,针对不同病例特点,团队个体化选择方案,技术的全面性标志着我院腔镜疝治疗水平已跻身区域前列。除疝疾病外,普外科常规开展胃肿瘤根治术、结直肠癌根…
“原来换造口袋没那么难,跟着护士手把手学完,我终于敢自己动手了!”“在家门口就能听专家讲护理、学技巧,不用跑远路,心里太踏实了!”近日,北京怀柔医院在门诊楼四层举办“携手同行,造就新生”造口患者联谊会。30余名造口患者和家属齐聚一堂,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共话康复心得,分享心路历程。活动由伤口造口学组组长赵娜主持。“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后盾!”普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谭社荣开场一句话无疑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强调了医院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将始终为大家提供专业支持。活动中,干货满满的“健康课堂”直接把“健康密码”送到大家眼前。伤口造口学组护士赵娜把造口患者的饮食禁忌、适宜食材讲得明明白白,帮大家理清了“吃什么、怎么吃”的困惑;专科护士朱媛媛聚焦生活细节,从日常护理、衣物选择到运动康复,让大家明白“造口不是生活的阻碍,而是可以好好相处的‘伙伴’”。互动环节里,医护人员耐心解答问题,从日常护理到心理疏导。两位患者的分享更是让人红了眼眶——从术后焦虑到慢慢适应,从走错护理弯路,到医护人员一次次把自己从迷茫中拉出来…
近日,在我院大外科主任兼肝胆外科主任胡志朝的带领下,肝胆外科攻坚克难,自主完成多例四级复杂性手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标志着肝胆外科手术技术再上新台阶。目前我院肝胆外科已基本实现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全覆盖,让患者在怀柔就可以享受到市区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为我区肝胆外科患者带来了福音。病例一患者刘先生因反复身目黄染伴尿黄一个月余,自觉黄疸原因是在家中口服中药,未行特殊治疗,近一周黄疸症状加重,食欲变差、体重减轻,并且合并有严重腹泻,就诊我院急诊科。在我院肝胆外科医生接诊病人后急诊收入院,入院后患者营养状况差且长期腹泻合并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既往糖尿病病史三十余年导致下肢血管循环差。经过医护人员精细化管理和治疗,患者营养状况、电解质紊乱、进食状况逐渐改善,同时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壶腹部存在占位,大小约为3cm*2cm*2cm,综合评估判断为壶腹部占位与周围胰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分解不清,考虑粘液性恶性肿瘤可能,肿瘤尺寸较大且位置较深,且波及重要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胡志朝的带领下,肝胆外科黄柱住院医师和付永…
“头痛得像要炸开!”50多岁的外来务工人员丁先生突然倒地,被家属紧急送往北京怀柔医院急诊。脑卒中一站式绿色通道迅速启动,检查结果直指致命元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这意味着每拖延一分钟,患者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立新第一时间赶到抢救现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必须立刻进行微创介入动脉瘤栓塞术!”这种手术无需开颅,通过导管精准到达病灶,用栓塞材料封堵破裂的动脉瘤,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与家属快速沟通后,手术方案当即确定,丁先生被火速推入介入手术室。手术室内,宋立新副主任医师团队全神贯注。在高清影像引导下,微导管如同“穿针引线”般精准抵达颅内动脉瘤处,栓塞材料稳稳释放。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到两小时便顺利完成。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出,在外等候的家属终于卸下了紧绷的神经。术后两周,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丁先生迅速康复,不仅能正常行走,语言和肢体功能毫无障碍,完全没有留下后遗症。出院那天,他握着宋立新副主任医师的手反复说着:“宋主任,太感谢您和您的团队,是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