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科普视频
科普文章
厨房污染家庭厨房交叉污染的那些事儿交叉污染指的是食品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不同食物之间或者食物和环境之间,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的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他污染物的传播。交叉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交叉污染有关。发生在厨房中的微生物交叉污染也是引发家庭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家庭厨房如何防止交叉污染。01 家庭厨房交叉污染是如何实现的家庭厨房的交叉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熟食品混存混放、工具和容器混用、食材处理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以制作沙拉为例,下图采用荧光物质模拟细菌,演示了鸡肉表面的细菌是如何通过砧板、刀具和手的转移实现污染沙拉的过程。左图为正常拍摄,右图为紫外线下拍摄。生鸡肉表面携带了一定数量的细菌细菌从鸡肉表面转移到砧板、刀具和手上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使用同一套砧板、刀具加工沙拉细菌经案板、刀具和手转移到了蔬菜沙拉上,实现了交叉污染02 家庭厨房如何防止交叉污染防止交叉污染最基本的原则是确保生食不会接触到即食或熟食食品所谓…
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打破狂犬病界限”,旨在提升全民对狂犬病防治问题的关注,推动消除人间狂犬病进程,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水平,防止犬传人狂犬病的发生。狂犬病,是一种古老传染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但狂犬病又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携带狂犬病病毒的野生或家养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犬类是最主要的传播者,其次为猫。在我国,狐狸、蝙蝠、貉、狼等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而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动物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的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至3个月,短至几天,长至一年以上。潜伏期的长短与受伤的严重程度、伤口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后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极度恐惧、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流涎、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被狗、猫等动物抓(咬)伤后怎么办?被咬伤后伤口可分为Ⅲ级:I级:接触或者喂饲动…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孕妈妈可能会说,这应该是打了无痛就能实现吧。确实,大多数孕妈妈反映打了镇痛以后感觉就像进入了“天堂”,身心放松,而且我院镇痛分娩已经开展了4年,目前可提供24小时镇痛分娩服务,镇痛分娩率达到60%以上。但是,不是每位打了镇痛的孕妈妈都会顺利分娩,也有中途不得已改成剖宫产分娩的,因为分娩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其中,有一条起着关键的作用,那就是宝宝的体重。当宝宝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约7斤以内),孕妈妈无论是否选择打镇痛,分娩过程都会比宝宝体重大的孕妈妈要顺利很多,镇痛分娩对她们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分娩体验感更上一层楼。美美睡上一觉,在“睡梦”中静待宝宝的降临,真正实现“悄无声息”生孩子,这种感觉简直是太美了!所以,今天咱们来聊聊孕期体重管理。孕妈妈们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做好孕期体重管理,在保证宝宝营养的基础上不超重,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宝宝体重超过8斤也就是4000g。合理增重还有助于减少孕期并发症的风险,比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肥胖、血栓性疾病等。那么…
全国爱牙日2024年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提升群众口腔健康素养,促进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NO.1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疾病一般进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不易察觉。需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及早治疗。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孕期口腔疾病有可能导致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建议孕前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尽早发现口腔问题,及时治疗龋病、拔除位置不正的智齿、进行一次洁治或必要的牙周系统治疗。NO.2 有效清洁口腔卫生婴儿牙齿萌出前,家长要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从第一颗牙萌出开始,要用适合的清洁工具为孩子清洁牙齿和口腔,每天至少2次。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3-6岁儿童可学习使用“圆弧刷牙法”刷牙,但仍需家长每日至少帮助孩子刷牙1…
心脏骤停,又称心搏骤停、心跳骤停、心脏停搏, 是指心脏正常机械活动停止,循环征象消失,其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是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猝死是指在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或疾病并未严重到可预测突发死亡的个体中,急性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常常是1小时内)发生的非外伤性、不可预期的自然死亡。在猝死中,以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心源性猝死高危但尚未发生心脏骤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群,这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一定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戒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都有明显的危害;第二,是控制体重、控制“三高”,肥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有效的控制体重,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的基础,“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筛查并通过有效的手段控制“三高”能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第三,是调理饮食、调理心情和调理工作和生活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