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怀医科普】怎么知道儿童是不是中暑了?怎样才能有效预防中暑?

作者:王玉 来源:儿科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40619080521.png

一、孩子为什么更容易中暑

1. 产热多:儿童产生代谢热量比成人高;

2. 体表面积大:由于儿童体型小,相对体表面积较成人大,更易受环境影响;

3. 蒸发散热能力不足: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健全,皮肤汗腺未发育成熟,毛囊不能完全张开;

4. 自主能力差: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自救能力差,比如被锁在车里等封闭环境中是婴幼儿中暑的常见原因。

5. 所以:当孩子衣服穿的太多或太紧、在湿热环境中玩耍或者天热时长时间待在婴儿车或密闭空间时,就容易造成中暑。

二、哪些情况提示孩子中暑

1. 当处于高温环境的孩子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虚弱乏力、头晕头痛、肌肉抽筋、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就要警惕中暑可能。中暑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型中暑和重型中暑。

2.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 轻型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4. 重型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具体的表现有:

热痉挛肌肉疼痛,抽筋:炎热环境下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腿部、腹部及手臂等部位的肌肉常见
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但不超过40.0℃
没有意识模糊
热衰竭体温:肛温 37.0-40.0℃
伴有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疲劳无力、轻中度脱水等
精神状态正常或仅有轻度意识模糊,降温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
热射病体温:肛温≥40.0℃
意识模糊、幻觉、惊厥、昏倒

5. 如果孩子同时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比如意识模糊、幻觉、难以走路、癫痫发作、说话吐词不清晰、昏倒,这时就需要考虑是否为热射病了。而热射病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如何预防中暑

1. 减少或避免户外运动:高温高湿环境下儿童开展训练或活动注重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群体身体素质,减少暴露时间,降低活动强度。建议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军训或者野外夏令营等高温气候下的活动时,预先开展相应的热习服训练,训练周期10-14天。短时间适当高强度的训练(30-35min,75%最大氧耗量)以尽快达到热习服。

2. 保证充分的饮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活动时,以冷电解质饮料或水为适宜饮品。应拒绝含酒精或糖分过高的饮料以及冰冻饮料,以免出现胃部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活动时即使没有感觉口渴,也应保证40kg的儿童每20分钟饮用150ml的冷电解质水或水。

3. 良好的休息:调整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率,以匹配环境条件和活动强度。

4. 衣着与装备:儿童衣物应轻便透气,颜色则以浅色为优,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微信图片_20240619080533.png

四、中暑发生了该怎么应对?

1. 原则:降温第一,运输第二;

2. 转移:迅速搬离高温现场,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将患儿平躺在凉爽的地面上,或者放在睡垫/睡袋等隔热材料上(减少地面的热传导)。松开或脱掉紧身衣物(增加空气对流热交换),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服。

3. 水浴或冷水擦浴:先用温水,再用冷毛巾、冰块隔层冷敷额头,也可进行冷水全身擦浴。(物理降温)

4. 放置冰袋:可在额头、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走行浅表处放置冰袋,并使用风扇增加对流散热。降温过程中可不断按摩四肢,保证循环通畅,切忌降温力度过猛。(物理降温)

5. 不推荐常规退热药物。

儿童属于中暑的高风险人群,中暑由于其潜在致命性,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同时中暑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高家长对儿童中暑相关风险因素的认识及中暑预防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儿童中暑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