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医科普】从呼吸绝境到重生之路:支气管哮喘,离我们并不远的“呼吸警报”
“大夫大夫!病人叫不醒了!”
某日凌晨三点,64岁的张先生被紧急推进抢救室。他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呼之不应。经过快速精准检查,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随即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
由于患者哮喘重度发作已经导致II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骤停,医生当机立断紧急为他进行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多管齐下精准施治,予以开放静脉通路、抗炎、平喘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张先生病情趋于稳定。医生抓准时机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张先生在医生的精心医治下转危为安。
清醒过来后的张先生眼神里满是劫后余生的恍惚。医生趁机轻声追问起他的过往病情,张先生这才慢慢道出原委:“我平时身体还算过得去,就是间断咳嗽,尤其闻到油烟、粉尘这些气味时胸口会突然发紧,喘得厉害。但每次喷上平喘药很快就能缓解,我也就没当回事,更没去医院做过系统检查,真没想到这次会这么严重,差点就醒不过来了。”说这话时,他还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语气里满是懊悔。
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故事背后藏着很多人对哮喘的认知盲区。哮喘究竟是什么样疾病?为什么他发作起来如此凶险呢?日常又该如何防范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哮喘的神秘面纱。
01 支气管哮喘的真面目: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大家平时所说的“哮喘”全称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02 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导火索是什么:这些刺激要警惕
哮喘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触发因素”,常见的包括:
① 过敏原:花粉、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等,会诱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② 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儿童和成人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
③ 环境刺激:烟雾(包括二手烟)、空气污染、刺激性气味(如香水、油烟)等。
④ 气候变化:气温骤降、湿度变化或冷空气刺激。
⑤ 情绪与运动:剧烈运动、紧张焦虑、情绪激动也可能诱发气道痉挛。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是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一步。
03 支气管哮喘的隐形雷区:小麻烦变成大灾难
支气管哮喘的可怕之处在于,哪怕是平时症状轻微的哮喘,也可能毫无预兆地出现重度发作,甚至造成致命性的后果。就像张先生的案例所示,哮喘就像一颗潜伏的“隐形雷区”,看似平静的日常下,可能因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诱因被“引爆”,瞬间让呼吸通道变窄、气流受阻,若未能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无论喘息轻重,都得把它当“大事”对待,不可“硬扛”,尤其出现以下症状要立即就医 :
① 休息时仍感到呼吸困难,说话断断续续或无法成句。
② 嘴唇、指甲发紫,也可自备指脉氧仪监测指脉氧饱和度<95%。
③ 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反复发作。
04 支气管哮喘可防可控:日常管理是治本关键
支气管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实现长期控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核心在于“长期规范治疗+避免触发因素”:
① 坚持长期用药: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急救药物。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目的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发作;急救药物则在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不能替代长期治疗。
② 避免触发因素:记录“哮喘日记”,明确自己发作频次和过敏原。自己对哪些物质敏感,尽量避免接触。比如对尘螨过敏者要勤换床单、使用防螨枕套;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③ 定期复查与监测:定期到呼吸科复诊,通过复查肺功能检查评估病情,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
④ 急性发作时别慌: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按照医嘱吸入药物,保持镇静并及时就医。
05 破除支气管哮喘认知误区:科学应对更安心
生活中,很多人对哮喘存在误解,比如:
①“哮喘不发作时不用治”:无症状时气道炎症仍存在,长期不控制会导致气道结构破坏,增加重症风险。
②“吸入激素副作用大,不敢用”:吸入性激素剂量小,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副作用远小于口服激素,规范使用安全可靠。
从张先生的经历中,我们能看到哮喘的“危险性”,更能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哮喘不是“绝症”,而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的慢性疾病。只要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避开诱因,哮喘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远离重症风险。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良恶性肿瘤及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治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诊疗规范,能够对特殊病原体如鹦鹉热衣原体、耶氏肺孢子菌、布氏杆菌感染的肺炎进行早期识别,对多种因素所致肺间质疾病等有着较为丰富的诊治经验。始终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守护您和家人的呼吸健康。期待您的关注!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关注气道健康,才能让每一次呼吸都轻松自在。
专家简介
冯晓凯
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副院长。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主持省部级课题及人才项目各1项,在Circulation、Arch Bronconeumol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7篇,累计影响因子超95分。2020年1月至3月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驰援武汉抗疫,获北京市人社局立功奖励。2022年1月至12月参加中组部、团中央援青博士团期间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来青服务优秀博士。
擅长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以及急慢性高原病的诊治。
社会任职:国家基层慢阻肺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呼吸专业组副组长;北京预防医学会呼吸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马秀红
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23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多次获得怀柔区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项。2023年、2009年分别在北京朝阳医院、北大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治疗:肺部结节、肺间质疾病、肺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种的诊治。
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北京整合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北京市怀柔区伤残鉴定专家。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尹志洋
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
擅长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部阴影诊治,熟练掌握支气管镜操作及治疗。
社会任职: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冯秋月
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十余年,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治疗: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栓塞等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王瑜君
副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十余年,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治疗: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栓塞等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雷万锋
副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北京怀柔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2016年-2017年曾在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呼吸危重症的诊疗及支气管镜检查。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李勇
副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十余年,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治疗: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栓塞、慢性咳嗽以及呼吸重症等疾病的诊疗。
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学组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