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危重症救治】房扑合并室速患者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一场多学科协作的麻醉攻坚战

作者:王然 来源:麻醉科
字号: + - 14

近日,我院麻醉科、泌尿外科和心内科密切合作成功为一名房扑合并室速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面对患有复杂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麻醉管理的难度陡增,而多学科、尤其是心内科专家的全程护航,成为了手术安全和成功的生命线。

房扑,这种快速而规律的心房异位心律,如同潜伏在患者体内的“暗礁”,时刻威胁着手术航程的安全。患者动态心电图提示全程房扑,短阵室速,最快心率为225次/分钟,快速心室率显著降低心脏有效泵血效率,导致心输出量下降,重要脏器灌注面临挑战。麻醉药物对循环的抑制效应与之叠加,极易引发顽固性低血压甚至休克。患者同时还面临心肌缺血、心律恶化、抗凝治疗困难等棘手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术前麻醉科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心内科专家深度介入成为核心。心内科团队进行了详尽评估(包括心超、动态心电图、BNP等),明确房扑性质、心室率控制情况及心功能状态。与麻醉科紧密沟通,共同制定了个体化的围术期心率、血压管理目标及应急预案。优化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并精心规划了抗凝药物的桥接方案。

21.jpg

手术当天,由麻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罗树军、主治医师王然,泌尿外科副主任王保平、副主任医师周亮亮和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建波组成的手术小组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任何细微的循环波动或心律改变,都会立刻在团队内部通报、分析。比如是否需短暂降低气腹压力、调整手术操作强度、更改药物方案等重要策略,均在三方共同研判下迅速作出,确保患者安全始终是最高优先级。

由于心内科专家全程驻守手术室,这无疑是给麻醉团队吃了一颗强效“定心丸”。

术中麻醉科主治医师王然为患者实施了高级别的有创血压监测,当气腹建立导致血压骤降时,王然及时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并优化液体管理。手术牵拉刺激导致短暂的心室率飙升时,即时推注艾司洛尔,迅速将心率拉回安全范围,避免了恶性循环。

在多学科支持的坚实后盾下,通过诱导用药、维持策略、循环管理、呼吸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麻醉团队得以聚焦于实施高度个体化的精细管理。

最终,在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下,这位房扑合并室速的患者成功、平稳地完成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中循环、心律基本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这台手术的成功,再次深刻印证了:

一、“麻醉安全无小事”,面对复杂合并症患者,麻醉难度呈几何级增长。心脏问题永远是围术期风险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二、多学科协作(MDT)是制胜关键。心内科医生对患者术前优化、术中实时保驾,为高风险手术构筑了不可或缺的安全防线。这种深度协作模式应成为处理复杂合并症患者的“金标准”。

三、沟通是协作的灵魂。 团队成员间的开放、坦诚、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达成共识的基础。

作为麻醉医生,我们不仅是“手术台上患者安全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外科、内科等多学科的“核心枢纽”。在挑战面前,唯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为患者开辟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这台手术,是多学科协作奏响的生命凯歌,也是对我们专业能力与团队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