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怀医科普】关注食品安全 守护家人健康

作者:史鑫淼 来源:疾控科
字号: + - 14

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

本文带您了解两种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

01 沙门氏菌

动物源性生食最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和家禽、未经高温消毒的(生)牛奶等。

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炎,如呕吐、腹泻、腹痛,常见潜伏期为12-36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沙门氏菌全年均可感染,尤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

沙门氏菌由于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其污染后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因此,食用肉蛋奶等食品前应彻底加热。

02 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主要寄居于温血动物的体内,经常隐匿于禽畜肉、生鲜奶制品及受污染的水中。空肠弯曲菌能让各类人群生病,但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婴儿尤甚。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在夏季高发。

空肠弯曲菌产生的毒素可引发急性肠炎,多数人在感染之后的2-5天出现病症,例如发热、头痛、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持续3-6天,也有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偶尔会发生并发症,包括关节疼痛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安全五要点”

① 保持清洁

② 生熟分开

③ 烧熟煮透

④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持食物

⑤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相关内容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