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健康课堂】专家与您聊痛风

作者:蒋敏娜
字号: + - 14

主持人: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并且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达1.2亿,痛风患者约1700万,不知不觉中高尿酸血症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那么痛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请到了北京怀柔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蒋敏娜为大家一一解答。蒋医生你好。

蒋医生:主持人好,诸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怀柔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痛风。

主持人:蒋医生,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痛风?我身边很多人都患有高尿酸血症、痛风,尤其男性朋友更为多见,男女患病率是否有差异?

蒋医生:截至2016年,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 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并且年龄逐步趋年轻化,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临床上,每天都有痛风的患者前来就诊,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推着轮椅就到我那去看病了,看见他推着轮椅就来了,起初我还以来他是外伤骨折了呢,结果他告诉我他就是和朋友出去涮了一顿火锅,第二天睡醒了,整个脚就又红又肿,疼的都下不了地了。追问之下,才知道血尿酸都已经高好几年了,但一直不疼不痒,就没当回事,哪知道这次突发就动不了了。我猜测他是长期高尿酸血症,一次吃了大量高嘌呤食物后,诱发了痛风急性发作。我给他开了化验单,血尿酸果然很高,603umol/L,我告诉他患了痛风。原因跟他这几天吃了太多的海鲜,喝了太多的啤酒有关。

主持人:这个小伙检查结果显示为高尿酸,医生诊断为痛风,那么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蒋医生: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密不可分: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血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罹患痛风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约5%-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长期高尿酸,如果遇到血尿酸突然升高比如暴饮暴食、饮酒、某些药物,或者血尿酸突然降低比如一次大量服用降尿酸药物,或者局部着凉、关节外伤等诱因,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由此可见,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得根本原因。

主持人:那高尿酸血症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我们会突然血尿酸就高了?

蒋医生: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通过人体肾脏进行排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1、尿酸生产过多:体内的尿酸80%来自于自身细胞的新陈代谢,只有20%来自摄入的食物。譬如肥胖,此时其自身代谢旺盛、或者因为疾病细胞大量破坏,都会引起自身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也会引起食物来源的尿酸生成过多。2、尿酸排泄减少:像是一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尿酸排泄障碍,或者像一些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期吃二级预防的药物,比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都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出现高尿酸血症。

主持人:您说痛风跟饮食有很大关系,那么高尿酸和痛风是吃出来的吗?

蒋医生:痛风与饮食密切相关,但是不只与饮食相关。首先:毫无疑问的是长期高嘌呤饮食,是诱发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急性发作的原因。

高尿酸和痛风属代谢性疾病,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发病与生活水平、高蛋白饮食呈正相关关系。我们这代人,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而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是谷类食物为主的代谢“习惯”,这就是代谢机能不适应。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转化为大量的尿酸,超出了代谢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有学者估计,目前我国城市白领以上阶层的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者高达半数之多。当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或关节周围,诱发炎症反应,引起关节肿痛,导致痛风发作。

其次:饮食对高尿酸有影响,但并不是核心因素。最近,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综述,评估饮食、遗传、体重和血尿酸与痛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饮食与血尿酸水平升高相关,但影响作用较小,遗传因素和肥胖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决定因素,其中遗传的影响最大,是饮食因素的24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已经很严格的控制饮食,但血尿酸降低仍不达标,仍反复发作痛风的原因。仅仅控制饮食是不够的。

主持人:那就饮食而言,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控制饮食,才能降低血尿酸值,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呢?

蒋医生:就具体食物而言,酒类、富含嘌呤的食物和富含果糖的糖浆都是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现在很多高尿酸血症的人都明显的降低了高嘌呤饮食的摄入,譬如一些动物肝脏、鸡胸肉、带壳类海鲜等。但是却每天都喝着果汁、奶茶、可乐等这些高果糖饮料。所以仍然没有很好的控制饮食。

主持人:很多人都认为喝啤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那红酒是否也会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呢?

蒋医生:所有的酒都差不多,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我们不推荐饮任何酒类制品,但有的指南认为所有酒类中红酒的影响相对较小。

主持人:除了不均衡的饮食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能够导致痛风发作?

蒋医生:除了饮食原因之外,痛风还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原发性痛风病人中约有10%-20%有痛风阳性家族史。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主持人:那么经您确诊的小伙到底能不能锻炼呢?

蒋医生:痛风急性疼痛期不要运动: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流量、肾血流量减低,尿酸和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即使一些轻微的创伤,有时甚至不被察觉的损伤,比如行走、扭伤、穿鞋不适,也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痛风急性期后,可适量运动,不要过度锻炼或者参加体育比赛,以运动后不疲劳和肌肉不酸痛为度。

主持人:我们已经知道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作密不可分,那高尿酸血症还有其他什么危害吗?

蒋医生: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肾结石和慢性肾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肾损害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因此我们推荐定期筛查与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合并症,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主持人:是否出现高尿酸血症就需要降尿酸治疗?究竟什么样的高尿酸血症需要降尿酸治疗?

蒋医生: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各国指南观点不一,欧美指南多不推荐,而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多持积极态度。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水平≥540 μmol/L或者≥480 umol/L且合并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umol/L;伴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60 umol/L。

主持人:合并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什么时候开始降尿酸治疗?是否一诊断痛风就应该开始降尿酸?

蒋敏娜:并不是一经诊断痛风就开启降尿酸治疗。只有当痛风患者血尿酸≥480umol/L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或者当其血尿酸≥420umol/L且合并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发作次数≥2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40岁。

主持人:很多人一发作痛风马上自己在家就吃了非布司他、别嘌醇药物等控制痛风,结果关节反而疼的更严重了,这究竟是为何呢?痛风急性发作的时候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吃降尿酸药比较合适?

蒋医生:血尿酸的急剧波动反而会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所以目前建议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

针对特殊人群,包括频发性痛风(急性发作≥2次年)痛风石、肾石症、发病年龄<40岁、血酸水平>480umol/L、存在合并症(肾损害、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一经确诊即应考虑降尿酸治疗。

主持人:那血尿酸值是否降的越低越好?

蒋医生:建议痛风患者控制血尿酸<360umol/l,合并上述情况之一时控制血尿酸水平< 300umol/L,不建议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 180umol/l,长时间血尿酸<180umol/L,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主持人:那降尿酸药物是否需要终身服用呢?很多人都担心需要终身服药而不敢吃降尿酸药。

蒋医生: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主持人:那降尿酸药物的选择是否越贵越好?进口的非布司他是否是降尿酸药物的最佳选择?

蒋医生:不同的人群适合不同的降尿酸药物,目前一线推荐用药是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别嘌醇超敏反应(中国台湾报地区报道的超敏反应发生率为2.7% ),一旦发生,致死率高达30%,已证实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发生与HLA-B5801存在明显相关性,且汉族人群携带该基因型的频率为10% ~ 20%,所以推荐使用别嘌醇前需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对于苯溴马隆,由于苯溴马隆在白种人又引起爆发性肝坏死报道,欧洲指南多作为二线药物推荐,但在亚洲人群中罕又报道,所以中国指南仍然将苯溴马隆作为一线用药推荐,但合并结石、慢性肝病患者,还是应该谨慎使用苯溴马隆。至于主持人刚刚提到的非布司他,随着近几年非布司他价格的降低,其使用率在逐步增加,但仍需考虑其潜在的心血管风险。用药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一概而论。

主持人:我看很多痛风急性大作的朋友都在吃着碱片,并且吃上之后,关节痛的症状能明显减轻,这种碱片能降尿酸或者减轻痛风的症状吗?

蒋医生:碱片,主要是指碳酸氢钠,这个药物既不能降低血尿酸,也不能缓解关节肿痛的症状,它主要是用来调节尿液PH值的,低 PH尿(尿PH<6)是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可导致尿尿酸浓度明显升高,增加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风险,此时可考虑联合口服碱片,也就是碳酸氢钠,增加尿液PH值,减少尿酸结石形成。

主持人:痛风急性发作时吃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加重痛风,那我们究竟应该吃什么药物来缓解关节肿痛的症状呢?

蒋医生:痛风急性期主要推荐三种药物:1、秋水仙碱2、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美洛昔康、依托考昔等3、糖皮质激素

主持人:我看很多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都自己在家吃秋水仙碱,每次都是按照说明书一直吃到腹泻为止,请问这种用法对吗?

蒋医生: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推荐用药就是秋水仙碱,所以他们吃秋水仙碱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市面上秋水仙碱说明书的用法是大剂量用法,一直用到出现腹泻等副作用为止,目前国内外都已经不再推荐使用这种大剂量方案,而是改为小剂量方案,每日口服量不超过3片。痛风急性期时,可考虑马上口服秋水仙碱2片(也就是1mg),若仍觉关节肿痛明显,可考虑在1小时后再次口服1片(0.5mg),12小时后就改为每日1-2片了。这种小剂量秋水仙碱方案被证实效果同大剂量一致,并且副作用更小。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糖皮质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如股骨头坏死、感染、高血糖、高血压等,为什么痛风的患者还需要使用激素呢?

蒋医生:糖皮质激素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镇痛效果与NSAIDs相似,但能更好地缓解关节活动痛。目前欧美指南多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抗炎镇痛药物。为防止激素滥用及反复使用增加痛风石的发生率,《痛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专家组均将糖皮质激素推荐为二线镇

痛药物,仅当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时,才推荐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口服强的松0.5mg/(kg・d),3~5d停药,快速停药可有效避免激素副作用。其他激素,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的用法按照等效抗炎剂量交换。当痛风急性发作累及1~2个大关节时,建议有条件者可抽吸关节液后,行关节腔糖皮质激素治疗。

主持人:治疗痛风除了要注意饮食以及按医嘱服用药物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蒋医生:要听从医生的指导。一般治疗: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出现痛风性肾病、肾衰竭等疾病。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急性发作期一般不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要停药,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主持人:吃了降尿酸药应该注意什么?

蒋医生:注意严格的饮食控制,血尿酸依旧不达标患者,降尿酸药需要长期服。不能随意停服或加量,需要定期复查尿酸,监测肝肾功能。

(1)每年体检一次,监测尿酸;

(2)改善生活饮食方式,海鲜,大鱼大肉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戒烟限酒。

(3)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早睡早起。  

主持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痛风,预防的意义其实远远大于治疗,只要在高尿酸血症出现时加强自我生活方式的管理,控制饮食,积极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注重血尿酸水平的控制,就能将痛风这个恶果扼杀在萌芽时,尽情享受健康生活。今天的《健康伴你行》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