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惠民】我院神经外科首例局麻下“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填补我区空白
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恋的现场指导下,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立新团队顺利完成怀柔区首例局麻下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技术迈上新台阶,更让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国内顶尖神经外科的技术支持。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传统介入手术多需全麻,对老年、基础病较多的患者而言,麻醉风险和术后恢复压力较大。此次接受治疗的52岁患者张女士,因头痛头晕就诊,经头颅CTA及住院后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也叫镜像动脉瘤。
传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都涉及到动脉瘤腔内的操作,之所以选择全麻,核心原因是保障手术安全与操作精准性,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术中风险与不适。而密网支架(又称血流导向装置)是专门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型微创介入器械,核心原理是通过“重塑血管血流”而非“直接填充动脉瘤”,实现对颅内动脉瘤的长期治愈,尤其适用于传统栓塞手段难以处理的病例。考虑患者术中配合程度高,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决定实施局麻介入手术,并第一时间联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寻求技术支持。
手术筹备阶段,天坛医院专家通过病例共享、线上会诊,结合患者影像资料精准评估病情,与我院团队共同制定了“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密网支架置入术”的个性化方案,选择破裂风险更大的一侧动脉瘤进行治疗。
手术当日,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我院神经外科宋立新带领团队操作,仅在患者腹股沟处做2毫米微小穿刺口,经股动脉建立微创通道,通过微导管将密网支架送至载瘤动脉并精准释放支架,全程患者保持清醒,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仅用30分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内已经有造影剂滞留,预示着瘤内血液逐渐形成血栓,“血管重建”指日可待。患者无不适,次日即可下床活动,3天后康复出院。
“不用去北京,在本地就能得到顶级专家的指导做手术,还不用全麻,恢复这么快,太省心了!”出院时,张女士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并送锦旗感谢医护人员。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我院与国内顶尖神经外科团队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不仅为高龄、基础病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微创的治疗选择,也为我院神经外科积累了宝贵的局麻介入手术经验。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与知名医院的技术协作,通过远程指导、专家驻点等方式,让更多本地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区域群众脑部健康保驾护航。
神经外科介入成员
黄立军
主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199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每年诊治各种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狭窄等各类病人千余人。
擅长领域: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五层神经外科
宋立新
副主任医师
2007年于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习毕业,硕士学历,多次到北京宣武医院进修。
擅长领域: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性疾病。脑外伤,出血及动脉瘤等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介入治疗。脑外伤,出血及动脉瘤等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五层神经外科
汪玮
副主任医师
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神经外科专业,本科学历。
擅长领域:脑出血、脑室出血、颅脑创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各类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五层神经外科
张文龙
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各类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治。
燕鹏
主治医师
202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擅长领域:各类急性及慢性脑血管病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手术治疗。脑外伤、脑出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