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师风采】仁心护“麻”境 精术守生命——记北京怀柔医院第二届“十佳医师”罗树军
在无影灯下,有一群默默守护生命的“隐形”医生,他们不是手术的主角,却是每一台手术安全与平稳的基石。北京怀柔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罗树军(主持工作),正是这群生命守护者中的杰出代表。凭借其精湛的医术、深厚的仁心、卓越的贡献与担当,他荣获北京怀柔医院第二届“十佳医师”光荣称号,实至名归。
一、精研术业,学术临床双馨的麻醉专家
罗树军医生的专业履历令人瞩目。他不仅是院内骨干,更在北京麻醉学界担任重要角色: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怀柔区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等多个学术职务,彰显了其专业能力获得的广泛认可。
他在《临床麻醉学》、《广东医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获怀柔区科技进步奖2次,并完成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这份沉甸甸的学术积淀,为他精准驾驭各类复杂麻醉、守护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勇挑重担,援疆抗疫彰显党员本色
为了区域医疗的共同进步,他主动请缨,援疆一年,被授予“优秀援疆医生”,当地同事发来长文盛赞其“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当新冠疫情袭来,他逆行进驻方舱医院22天,身着厚重防护服,日夜不息穿梭在病床间。他对家人的牵挂深藏心底,化为守护更多家庭的坚定力量。
2025年7月26日深夜,怀柔山区暴雨如注,洪灾突发,无水无电,通讯尽断。次日,他不顾艰苦条件,冒着持续降雨和路途中随时可能塌方的风险,毅然奔赴灾区,确保危重伤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有效救治,为外伤患者搭起抢救及转运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三、锐意进取,管理革新引领科室发展
自担任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来,他展现出管理创新才能:
① 技术革新:大力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新业务,积极推广镇痛分娩,开展无痛内镜技术,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舒适度。
② 规范与安全:着力规范科室制度,组织科室成员参加心脏超声、肺超声、困难气道处理等高级培训,全面提升团队应急与质控能力。
③ 开放协作:与北京宣武医院麻醉科建立研联体,成功举办区级首届麻醉周、院前急救插管及心血管药物应用推广培训,培训社区医生30余人,显著提升了区域麻醉与急危重症救治的整体水平。
④ 文化建设:带领科室在北京怀柔医院首届运动会上斩获团体一等奖与精神文明奖,增强了科室凝聚力,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荣誉一身,不忘初心扎根一线
工作以来,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号、文明职工、优秀职工……无数荣誉记录着他的付出与优秀。然而,对他而言,最高的荣誉永远是患者的安然苏醒和外科同事的信任目光。
今年年初,一名待产孕妇因接受过椎管内良性肿瘤手术导致剖宫产手术常用的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成为禁忌,使得麻醉方式不得不转向更为复杂且关键的全身麻醉。此举不仅关乎产妇的生命安全,更影响着新生婴儿的未来人生。罗树军结合实际情况谨慎制定麻醉预案,与妇产科医生紧密沟通协作,密切监测产妇术中情况,灵活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确保麻醉效果稳定安全。当健康可爱的新生命呱呱坠地,罗树军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立志扎根临床一线,带领团队在救死扶伤的征途上勇毅前行,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右一:罗树军)
罗树军医生是麻醉医师的缩影,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影灯下守光明。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麻醉专家,一位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一位富有远见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满怀仁心的生命守护者。他完美诠释了“十佳医师”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