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通知】本周六北大口腔张益、张杰教授团队来怀义诊!助力社区早防早治,消灭口腔癌!
为提高社区居民对口腔癌的认识与防范意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及北京怀柔医院将联合开展口腔癌筛查系列活动,为怀柔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筛查服务,助力居民守护口腔健康。
义诊时间
2025年7月26日(周六)上午10:30-11:30
义诊地点
北京怀柔医院门诊楼四层、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经常发生于唇部、舌部、口底、颊黏膜等部位,根据病理学分类,最常见的口腔癌为鳞状细胞癌,占90%以上。此外,还有肉瘤、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病理类型。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口腔癌新增人数高达26万,其中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其中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等习惯都与口腔癌发病率息息相关。口腔癌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治疗时期。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是口腔癌的明确危险因素,烟草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症状,此为癌前病变,长期吸烟会改变口腔内部免疫微环境,增加口腔癌风险。
2.饮酒。研究表明,长期饮酒导致的口腔癌具有明确的分布特点,即口底癌的发生率高于颊癌,酒精具有脱水作用,使口腔黏膜对酒精中致癌物更敏感,酒精的代谢物乙醛会损伤细胞。
3.咀嚼槟榔。槟榔内含有一定量的熟石灰和烟草,咀嚼时使口腔黏膜处于受损状态,咀嚼时间越久对口腔黏膜伤害越大,尤其是颊黏膜。
4.口腔内局部刺激。口腔内的残根残冠长期摩擦、不良修复体的刺激、长期食用较烫食物等都会损伤口腔黏膜,增加患口腔癌风险。
5.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腔癌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HPV18。
除此之外,口腔癌还与口腔卫生习惯、电离辐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
口腔癌的危险信号
1.超过2周未愈合的口腔溃疡。
2.口腔黏膜出现的红色、白色斑片。
3.口腔内不明原因的出血。
4.局部麻木或疼痛,开口、吞咽、咀嚼困难。
5.口腔颌面部出现活动性差的硬块、局部肿胀。
口腔癌的预防
1.戒烟戒酒,杜绝咀嚼槟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衡饮食。
2.去除口腔内不良修复体,及时处理口内残根残冠,磨平锐利牙尖,减少对口腔的长期慢性刺激。
3.提升预防意识,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做好病因学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最根本措施。
专家介绍
张 益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国际内固定学会(AO)理事,中国大陆地区颅颌面外科(CMF)第一任主席,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学会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创伤及肿瘤的临床治疗,专长于颅颌面骨折治疗,面部继发畸形整复,颅颌骨缺损功能重建,颞下颌关节病及关节强直手术治疗。
张 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三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分会秘书长,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近距离治疗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口腔癌筛查项目负责人。
伍文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现主要从事口腔癌及唾液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多项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王 威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会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委员,主攻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及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
石 妍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专委会会员,中国核医学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理事,主要专业领域为口腔颌面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及种植咬合重建。主持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项。
刘 玥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助理,北京口腔医院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创伤及正颌委员会会员,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创伤及肿瘤的临床治疗,专长为颅颌面畸形的综合治疗,面部轮廓整形。
李 聪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会员,主要专业领域为牙槽外科及口腔种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
周宇航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会员,主要专业领域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诊疗及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
高梁斌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专业领域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及唾液腺疾病的诊疗。
刘桂红
北京怀柔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专委会委员,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北京口腔感染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怀柔区口腔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主任。擅长治疗复杂牙拔除、口腔门诊各类手术、颌面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颌面部肿瘤手术、软组织感染、龋病、牙髓炎等口腔疾病诊治。
马 腾
北京怀柔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专业;曾分别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进修;参与颌面部肿瘤科研及各种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篇。擅长颌面外科手术、微创复杂牙拔除、心电监护下拔牙、口腔无痛舒适化治疗、口腔疾病激光治疗、颌面部美容注射、口腔种植牙、牙冠修复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