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曹琳娜 疫情面前尽显担当奉献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4日 文章来源:
在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急诊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一身绿色护士服,腰杆笔直,行走如风,穿梭在急诊上下两层的工作区域;她时而面对急诊偌大空间沉思,时而翻阅文件资料,时而奋笔疾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她叫曹琳娜,是北京怀柔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今年40岁,参加工作23年,急诊科工作17年,担任急诊科护士长8年,也是一名退伍21年的老兵。
春节前夕,已经3年没回老家过年的曹琳娜满心欢喜的采购年货,计划带着家人一起过一个热闹的团圆年,随着新冠肺炎在武汉的肆虐,她忧心忡忡,提前和自己的爱人说:“疫情越来越严重,春节我可能不能回家过年了。”爱人话不多,只笑着说了句:“行,我有心理准备。”腊月二十九,她亲亲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3岁女儿,含泪和爱人说:“你带着儿子闺女回老家陪他爷爷奶奶过年吧,这几年都因为我的工作没回去,实在觉得对不住他们”。从那天开始,她带领急诊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抗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期间年幼的女儿噘着嘴发来视频:“妈妈,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它不好,让妈妈不能回家。”儿子赶快接过:“妹妹特听话,我就能照顾,老妈放心工作吧。”一对懂事的儿女让她热泪盈眶。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科室,是医院的特种兵,冲锋陷阵首当其冲。疫情当前,急诊科迅速调整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流程。自身防护是第一道防线,正确佩戴口罩、穿脱隔离衣防护服,曹琳娜率先学习,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所有急诊科医生、护士一个一个的学习培训,一个一个的考核过关。疫情初期,一名医生未带好口罩和患者家属面对面交代病情,她发现后立即打断:“你得马上洗手,重新戴口罩!”接着她在全科的微信群里“大发雷霆”,豪不留情的批评了这种行为,并重扣绩效。第二天交班会上,她又语重心长的和大家说:“医护人员的健康是这场战役的基本,现在对大家严厉是对你、你的家人、你的同事和你的病人负责,希望新冠病毒过后,我们一个都不少!”她坚持着对同事的责任心。
疫情在面前,只有防护还远远不够,曹琳娜立即向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与护士长请教,开始梳理急诊科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急诊大厅进出口四通八达,原来的优势却是现在最大的隐患。急诊科率先在急诊大门处设立筛查点,暂时封闭其他出入口,为所有进入急诊科的人员筛查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以保证急诊就诊人员的安全。进入急诊科患者的安全保障了,但是工作人员呢?她制定了近乎苛刻的生活区规范,从走路到吃饭,从更衣到睡觉,事无巨细。利用现有的空间,设计工作人员上下班出入科室的行走路线,让大家在未更换工作服前和换下工作服后,远离工作区,远离风险。她坚持着对“战友”的爱心。
疾病不会因为新冠病毒而退却,急诊留观室、抢救室、病房、输液大厅,很多患者和家属不得不提心吊胆的来到医院就诊。曹琳娜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恐惧,看到了迷茫。她果断从1月27日开始每日2次向病人与家属讲解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口罩如何选择、如何佩戴、如何洗手、咳嗽礼仪等,大家听的津津有味,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她都一一解答,此后她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着这项工作,坚持着对病人的耐心。
从这场疫情开始,急诊人就遵循着远离亲人,送走孩子,拒绝无防护接触,尽量独自居住原则,过着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曹琳娜体谅大家的心情,经常和大家话家常,聊聊2003年的那场非典,谈谈疫情过后的是不是要进行厨艺比赛,畅想着几个月后在沙滩上拍美照……她不喜欢悲悲切切的场面,因为她坚信明天会更好。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但是让这群急诊战士连陪父母儿女吃顿饺子都成了奢望。她感同身受,提前预定了蛋糕,并在蛋糕上写上幽默的祝福语:唯愿早日与你不用隔着口罩亲密接触!她坚持着对亲人的暖心。
随着疫情发展,国家、北京市、怀柔区、医院下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指南、标准。曹琳娜认真阅读每一份文件,并将文件中的内容与科室工作相联系,最快速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与流程,她在短短3天内制定出《急诊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紧急工作流程》,内容包括防护用品使用、急诊科新冠肺炎期间消毒隔离制度、发热信息采集上报流程、患者与家属的防护管理、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等25项工作流程,明确指导医护人员的工作。随着对新冠肺炎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方案和各种指南随时更新,她仔细寻找更新点,不断修订流程,其中《急诊科患者初步筛查流程》在短短的25天内,就更新了5版。她坚持着对工作的细心。
曾经的军旅生涯赋予她坚强的性格,危难时刻,勇往直前;部队的生活造就她乐观的精神,面对困难,永不服输;面对这场疫情,她巾帼不让须眉,用她的坚持守住这片阵地,她坚信,阴霾终将散去,不久就会迎来2020年的春暖花开,阳光普照。
责任编辑:贾子鹏
上一篇: 【红马甲】“疫”线最靓的仔儿
下一篇: 用微薄肢躯抗击“冠魔”战斗在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