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16-06-22 文章来源:儿科  主治医师   彭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每月的《健康课堂》时间了,开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朋友家中的故事。我的这位朋友已经是当父亲的人了,他有一个非常可爱美丽的小女孩,名字叫做小美,今年7岁,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聪明活泼的小美一直是他爸爸的骄傲,但是最近他爸爸却为了她有点苦恼。因为老师跟他反应,说小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困倦、疲乏;下课时还有些孤僻,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耍。为了搞清楚小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朋友就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最终发现了端倪。原来小美现在夜间尿床,他觉得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直接影响小美的睡眠和生活,并且间接地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性格。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朋友和妻子带上小美就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了解了情况之后,说尿床确实是导致小美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医生还说这叫做“小儿遗尿症”。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了,小孩子尿床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难不成这也是种病吗?别着急,我们今天请到了北京怀柔医院儿科医师彭薇来为大家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彭医生:尿床是年幼儿童的普遍现象,但其中部分孩子尿床可持续很久甚至到成人,这可能严重影响孩子和家庭生活质量,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孩子大于5岁仍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发生无意识的尿床行为在医学上就认为孩子患有遗尿症了,这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即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主持人:如此说来,孩子尿床这件事情,作家长的可不能小觑。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尿床呢?

  彭医生:一般随着儿童神经系统逐渐的发育成熟,多数宝宝在3岁时就可以在睡梦中因为膀胱胀满的刺激而觉醒,超过5岁以上的孩子就不应再尿床了。遗尿症发生的原因很复杂,目前主要认为遗尿是孩子精神生理发育延迟的一种表现,同时某些泌尿系、内分泌、神经心理疾病等也可引起遗尿或导致尿床加重,遗尿还可能是某些身体器质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早期筛查。此外,尿床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家庭生活培养方式不恰当也有密切关系。

  主持人:一说尿床,可能很多人立马会想到,老洗床单真麻烦。但小孩尿床所带来的麻烦可不仅如此。我们听医生说一下,小孩尿床都有什么危害。

  彭医生:频繁的尿床常常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烦恼,严重影响孩子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某些尿床的孩子也常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个别还可能存在着潜在基础疾病,甚至伴发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但是由于大部分尿床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自愈,很多家长抱着等等看的想法对孩子尿床问题的重视不够。

  主持人:如果孩子出现尿床的现象,那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彭医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精神心理、内分泌、泌尿系等多系统发育非常重要。在医生指导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饮水、排便习惯,为孩子的健康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很多尿床的孩子在医生指导下经过生活训练,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尿床症状就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孩子和父母要一起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睡眠习惯:提高夜间学习的效率,养成早睡早起、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夜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为大脑发育功能开发创造条件。举例:推荐华北地区入睡时间为20:30,小学生21:00,中学生在21:30前最好。

  2.饮食习惯:尽量减少寒凉或含茶碱、咖啡因、各种添加剂的饮料的摄入,晚餐宜早,睡前2-3个小时不应再进食,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3.饮水习惯:保证日间液体摄入,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推荐一般活动下日间应保证的饮水量:

 

  4.排便习惯: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水,每日定时排便。积极治疗便秘。

  5.记录遗尿日记: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遗尿日记),或者用台历记录。让孩子参与记录每天起床、吃饭、饮水的情况,以及是否尿床、睡前是否限制饮水、睡后能否被唤醒排尿、夜间的尿量等等。让孩子自己关注尿床改善的情况,家长及时奖励有助于尿床的好转。

  6.家长的鼓励:奖励永远比批评的效果好!家长不应该责备孩子,应该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状态,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具体的目标,从简单做起,做到及时给予奖励,让孩子自己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如连续2天不尿床就给一朵小红花,集满几个小红花就可以给一个想要的玩具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等等。   

  推荐的好习惯总结成简单的话就是:

  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早睡早起、定时吃饭;

  早餐吃饱、晚餐尽早;

  白天多吃蔬菜多运动;

  晚上不吃生冷不运动;

  睡前先去卫生间排尿;

  每天定时排大便。

  

  需要改正的坏习惯:

  夜晚睡,睡前兴奋活动多;

  挑食,常吃零食、甜食;

  晚饭太晚,油腻、过咸;

  不喝水或以饮料代替喝水;

  晚上吃冷饮、水果、睡前喝含茶碱、咖啡因或因各种添加剂的饮料;

  夜间不叫醒孩子睡眠中把尿。   

  主持人:刚刚医生说到的坏习惯里边有一条:夜间不叫醒孩子睡眠中把尿,这是错误的做法,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孩子尿床要立即把他唤醒吗?

  彭医生:尿床的孩子都有夜间睡眠沉、叫醒困难的情况,这是大脑觉醒功能发育延迟的表现,应当尽早进行训练和开发。唤醒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您需要先摸索孩子夜间尿床的规律,争取在孩子膀胱胀满即将尿床的时候唤醒他,可以使用刺激的声音(如定时的闹钟,并让孩子自己操作)。当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过做到睡前限制饮水和按时睡觉之后,可以在睡眠后2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开始多需要家长同时帮助叫醒,逐步让孩子自己定闹钟—听到闹钟醒来—关闭闹钟—去卫生间排尿。为保障孩子睡眠时间,建议夜间唤醒次数不超过2次。

  有条件时建议使用尿床治疗仪(即尿湿报警器)对孩子进行训练是开发孩子大脑觉醒功能夜间帮助孩子憋尿时觉醒的一种专用治疗仪器。能尽可能缩短排尿与唤醒之间的间隔,唤醒训练效果好,更符合生理,容易操作,且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易于被家长和孩子接受,是目前国际小儿尿控学会及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推荐的一线治疗方式。

  主持人:尿床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家长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很关键。那么尿床的孩子需要药物治疗吗?

  彭医生:针对遗尿孩子可能存在的睡眠觉醒障碍、夜间尿液浓缩不足、膀胱容量及功能异常以及孩子身体体质等问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中药等,需要根据孩子的病情酌情选择,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服用药物时请一定听从医生的指导,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除此之外,治疗孩子尿床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生物反馈治疗、针灸、激光、推拿、按摩等部分遗尿症孩子也有所帮助,需要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使用。还有心理行为指导,如果孩子有学习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差、自卑、焦虑等问题,请您尽就诊,做相关测评和辅导训练,会有利于孩子心理和行为能力的健康发育。

  主持人: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尿床的苦恼,但问题的处理方式却千姿百态。孩子尿床有理,应该得到理解与宽容,但这不等于父母可以袖手旁观,相反,适当的介入可以在减缓孩子尿床行为的同时带给孩子掌握局面的成就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美好的空间!今天的《健康课堂》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