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医科普】炎阳下的警钟——从神话传说到现代热射病的警示
在古老的东方,流传着两个关于炎热与抗争的传说——后羿射日与夸父逐日。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想象,更是他们对极端天气的深刻体验和求生智慧的体现。如今,当我们提及中暑的极期——“热射病”这一现代的话题时,不难发现,尽管时代变迁,人类依然面临着挑战依然如故。
01 后羿射日:控制温度的寓言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天空中曾有十个太阳,它们轮番炙烤大地,令万物生灵涂炭。英雄后羿挺身而出,凭借神弓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其一普照人间。这个故事传递出一个信息:极端高热的天气是灾难性的,也是人为可控的。
将视线转向现代,热射病便是高温环境失控的产物。它是中暑中最严重的形式,当人体无法通过正常的散热机制来调节体温时,会导致核心体温急剧升高,进而引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
02 夸父逐日:不懈追求的代价
《山海经》中提到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为了追逐并阻止太阳带来的酷热,不惜一切地奔跑,其间口渴难耐,饮尽河、渭之水仍无济于事,最终力竭而亡。这象征着即使在极端困境中,人类也从未放弃追求生存的斗争。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夸父的角色,试图在炎热的夏季找到避暑的方法。然而,如果不注意防护和休息,过度暴露于高温之下,就可能付出如同夸父一样的沉重代价——患上热射病。
03 热射病的预防与应对
正如古代神话启示的那样,我们必须学会控制和适应环境中的热量。以下是预防热射病的关键措施: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热射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其中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是热射病的主要诱因。有数据显示,当中暑的气象阈值达到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气温≥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比如最近几天不同程度的中暑患者就开始陆续出现了。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像经常训练的士兵和建筑工人等容易中暑,但一些体质较差的老人、孕妇、儿童,在湿热环境下也可能会出现中暑或热射病。
2. 保持充足水分:定时饮水,避免脱水。如果大量出汗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最好是饮用淡盐水。
3. 穿着适宜: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温度太高时,吹电风扇会加重体液丢失,最好将衣物打湿,再吹电扇。
4.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定期休息并寻找阴凉处避暑。除了热射病的危害,也有可能是因为户外高热、体液丢失等因素诱发的其它疾病,比如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5. 监测身体信号: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大量出汗等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热射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核心体温升高超过40℃)、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多器官系统损伤(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出现抽搐、意识改变、高热,一定要去医院救治,严重的中暑死亡率可高达百分之五十。
对于已经出现热射病症状的患者,紧急处理至关重要:
1.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双腿。
2. 物理降温:用冷水擦拭身体,或使用冰袋置于大血管经过的部位。
3. 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可给予少量多次的清凉水或电解质饮料。
4. 紧急求助: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援时持续进行降温处理。
后羿射日与夸父逐日的传说提醒我们,面对自然的考验,不能逆天而为,需要智慧应对,在现代社会,热射病作为高温的直接威胁,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具备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我们汲取神话中的智慧,共同构筑起抵御酷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