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医科普】预防慢性肾脏病,您知晓多少?
2024年3月14日是第19届“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的主题是“全民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实践”。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且有年龄提前、年轻化的趋势。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引起我们格外重视。本文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以提高大家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损伤持续大于3个月,肾损伤包括肾脏病理学异常或存在检测指标异常(如血、尿化验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是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持续大于3个月,伴或不伴肾损伤表现。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慢性肾脏病?
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尿路梗阻、多囊肾、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慢性乙型肝炎、滥用止痛药等;某些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马兜铃、泽泻、细辛等可造成肾损伤;某些重金属如铅、汞等可造成肾损害,日常某些美白化妆品中可能含有汞,尤其是不正规厂家出产的、成分不明的美白化妆品,爱美的女性朋友需要提高警惕。
慢性肾脏病可以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肾脏病多起病隐匿,不少患者早期没有明显异常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或体征,比如颜面部水肿、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小便泡沫多、尿色异常、尿量异常、夜尿增多、腰痛等,随着病情进展,有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憋气、恶心、食欲差、皮肤苍白、明显乏力等不适。
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病?
(1)注重自我身体观察:当出现泡沫尿,尿色异常(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尿量异常(少尿、多尿),颜面部及肢体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排查是否存在肾损伤。
(2)忌暴饮暴食:一旦摄入过多的蛋白质食物,其消化后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氮、肌酐等均由肾脏排出,会明显增加肾脏负担。
(3)防治感染:当咽喉、扁桃腺等有炎症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防止链球菌感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注意。
(4)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平时务必按时规律用药,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定期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以早期发现是否合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
(5)避免滥用药物:一定要遵医嘱用药,避免肾损害药物,勿相信偏方、秘方等。
(6)定期体检: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血压测定、肾脏功能及尿常规检查、肾脏彩超等。
如果得了慢性肾脏病如何治疗?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可能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上面提到的暴饮暴食、感染、滥用止痛药等,一旦进入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则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总之,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体检,尤其是高危重点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筛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在肾脏病早期积极诊治,加强综合管理,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 【怀医科普】细说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