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救治】多学科协作显担当!87岁危重患者的63天生命救援
“胡主任、张医生,是你们冒着这么大风险救了老爷子,术后又耐心治疗这么多天,这份恩情我们都记着……”近日,87岁的张爷爷(化名)康复出院,家属将多面锦旗送到我院肝胆外科、消化科、麻醉科及护理团队手中,致敬这场跨越多科室的“生命守护战”。从急诊止血到术后康复,消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的协同攻坚,护理团队的无畏坚守,加之SICU、内分泌科、营养科的精准支持,共同谱写了这段生命奇迹。
8月9日,老人因呕血、黑便1天入院,消化科主任梁文燕、主治医师周俊安面对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胃镜的难题,始终紧盯病情变化。凌晨3点,患者突发呕血便血不止,血红蛋白骤降至57g/L,生化白蛋白降至18g/l,,心率超200次/分,血压(收缩压)更是降至70mmHg以下,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气乳酸11.1、ph值7.24),失血性休克来袭。患者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消化科团队立即补液抗休克,并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为后续救治赢得关键先机。
面对患者高龄、休克、基础病多的复杂情况,保守治疗已无力回天。肝胆外科主任胡志朝凭借从医数十年的经验,在多学科会诊中做出关键判断:“患者出血速度快,再不手术就有生命危险!急诊手术探查是唯一希望,风险再大我们也要上!”
这一决策背后是极高的风险: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麻醉耐受极差,术中可能因循环衰竭无法维持;腹腔内情况不明,若粘连严重,分离时可能引发更大量出血。但胡志朝以“患者生命至上”的担当,力排顾虑,牵头制定手术方案,为救治定下关键方向。
急诊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科、外科医师准备中
麻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罗树军带领团队克服高风险,为手术保驾护航。当日上午10点,由胡志朝主刀、张学谦协助的急诊手术启动。术中视野让所有人揪心:大网膜与右肝粘连如“织网”,分离时稍用力就可能撕裂血管;网膜周围覆盖脓苔,提示腹腔感染;钝性分离后,右肝膈下间隙涌出200ml血性积液。
“稳住,仔细找出血点!”胡志朝冷静指挥,在混乱的解剖结构中精准探查,最终发现病灶——十二指肠穿孔后与肝门粘连,消化液长期侵蚀肝脏被膜导致大出血。他当即决定实施“远端胃切除术”,张学谦全程紧密配合:递钳、吸液、协助结扎血管,两人默契协作,精准分离粘连组织、妥善处理穿孔部位,历经4小时终于彻底止血,术中输注红细胞4单位、血浆400ml,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由于患者有30余年糖尿病病史,最高空腹血糖达36+mmol/L,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正强先后会诊8次,动态调整方案,最终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因行胃切除术,术后需长期进食流食,营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杨宇2次会诊,结合血糖情况定制流食营养方案,为术后恢复提供基础保障。
患者因精神障碍、抑郁躁动,对治疗极度抵触,护士输液、抽血、测血糖时多次遭打骂。但护理团队始终耐心坚守:趁患者情绪平稳时快速操作,24小时轮流守护防止拔管,即便受委屈,仍细致完成病情观察、伤口护理等工作,用敬业为治疗顺利推进筑牢防线。
术后63天里,各科室紧密协作:消化科监测消化道功能,肝胆外科关注伤口愈合,护理团队全程照料。从生死一线到顺利出院,每一步都凝聚着多学科团队的专业与担当。
家属送来的锦旗,不仅是对我院医护技术的最真挚的认可,更是对我院人文关怀的肯定。此次救治,展现了北京怀柔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硬实力与医护团队的软实力。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