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师风采】攻坚克难 勇于奉献的战疫应急“守门人”
——记北京怀柔医院第二届“十佳医师”田占红
田占红,男,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北京怀柔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感染疾病科主任,擅长呼吸与危重症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20余载从医路,他始终坚守以奉献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和特有的行为规范,时刻铭记前辈立下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勤恳实干,务实进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卫生事业。
勤学苦练 二十余年的积累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起初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耕钻研,他深切认识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做好医生的前提。他多次到市区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学术讲座,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及相关学科各项新进展,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在科内对他下级医师严格要求,培养了多名呼吸科骨干医师,让他们熟练掌握了呼吸科的常用技能。
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每年收治病人2000余例,危重症患者300余例,需应用呼吸机患者100余例,工作任务繁重。田占红将支气管镜技术项目在我院广泛开展,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为让每一个痛苦而来的患者能够满意而归,田占红经常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的奉献有时可能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看着痊愈出院的患者,他感到十分欣慰。
战疫先锋 坚持无言的守护
担任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后,田占红带领全科人员每年诊治包括传染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3万余人,确保了重大传染病的不扩散。在大型会议及活动(如“APCE、一带一路”)期间,带领感染疾病科同仁日夜为会议保驾护航。感染疾病科的医务人员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于每位患者都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接触史,不厌其烦的向患者讲解传染病知识,像孙悟空一样练就“火眼金睛”,不放走任何一个可疑患者及危重患者。
2016年7月10日:我院接诊1名患者,田占红根据患者表现及询问病史,高度怀疑为已经消失多年的炭疽,及时上报,经过会诊将患者及时转到北京地坛医院,确诊为炭疽。医院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炭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全院进行培训炭疽的防控与诊治。感染疾病科负责接诊及筛查疑似及密接者,田占红带领全科人员认真排查每位患者,由于及时发现首例患者,同时做好患者排查工作,医务人员防护及消毒隔离措施工作到位,迅速有效的控制了疫情,未发生院内感染及疫情播散。
2017年: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我院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召开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部署及培训会。田占红对全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感染疾病科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了怀柔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及时将患者顺利转诊至北京地坛医院确诊并治疗。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之时,北京怀柔医院作为全区唯一一家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疾病科更是哨点科室,田占红始终奋斗在抗“疫”最前沿。疫情初期迅速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组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团队,均是精兵强将。感染疾病科不断更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种文件流程、统计表格等,并随着疫情进程的推进,及时调整,以适应防控要求。
每年初秋冬春:流感高发期,感染疾病科平均流感季最高日门量达到350人/次,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流感季最高日门量更是高达到700人/次,田占红身先士卒,常常连续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为患者及时进行诊治。他提前部署、主动担当,每天坚守至深夜,带领全科人员加强培训、优化流程、统筹资源,尽最大努力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今年夏季汛期以来:我区北部山区受山洪、地质灾害等影响,造成本地区虫媒、蚊媒及其他动物疫源性暴发流行风险急剧上升,我院第一时间制定了《灾区患者应急处置预案》。田占红联合疾控部门对全院进行《基孔肯亚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培训及开展业务学习。8月12日,感染疾病科发现并报告了怀柔区首例确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病例——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经过积极协调,在6小时内将患者转诊至北京地坛医院治疗。
医者仁心 永恒不变的初心
田占红同志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及各部门领导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在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先进个人”、“卫生系统群众满意服务明星”、“北京市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工作先进个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怀柔区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他的诊室墙上挂满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摞感谢信,这些最质朴和纯真的表达总是唤起他心底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生命如呼吸,不绝如缕;医者如明灯,照亮黑暗。多年以来,田占红用专业与仁爱守护着每一位患者,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未来,他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平凡医路上书写不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