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师风采】人心破迷雾 妙手筑生途
陈妮娜,女,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兼全科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曾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肿瘤规范化推广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基层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委员、血液学系委员、怀柔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等。
肿瘤内科医生是抗癌战线上沉着睿智的“谋略家”,他们不执手术刀,却以细胞为战场、以药物为兵戈,在微观世界里布阵布局。这群身披白袍的“生命指挥官”,凭借对肿瘤生物学深刻的洞察和对最新科研进展的把握,为患者量身设计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从化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他们用精准的医学决策,在复杂多变的病情中为患者寻找生机与光明。同时他们又是富有同理心的守护者,始终陪伴患者穿越治疗的迷雾与挑战。他们的武器库日益丰富,他们的使命始终如一:将癌症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让生命在逆境中依然能绽放尊严与希望。
诊室方寸间
巧解千千结
她执医近二十载,从事肿瘤血液科工作,在肿瘤的精准诊疗、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诊疗经验丰富。她重视精准诊断、综合治疗、全程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肿瘤无情,人间有爱,她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医者,更是病患心灵的抚慰者。 她的诊室里,没有无影灯下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漫长而细致的沟通。您会看到,一位医生正俯身靠近一位刚确诊、眼神惶恐的患者,用笔在纸上慢慢画着,耐心解释着“腺癌”、“EGFR突变”和“PD-L1表达”这些陌生词汇背后,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含义。她的战场,是这些看似枯燥的基因检测报告和CT影像,但每一份数据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团队坚如堡垒,齐心协力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病房四季春
言语蕴温情
查房过程中,她总能精准捕捉到最细微的变化,在患者复杂的病情中抽丝剥茧,为其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她年轻有为,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智慧,每一次决策都深思熟虑,每一个建议都饱含对患者的深切关怀。您也会看到,他们常常在“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穿梭。一天之内,他们可能刚刚为一位服用靶向药后肿瘤缩小的患者感到欣慰,紧接着就要斟酌词句,告诉另一位患者家属:“目前的方案效果不太理想,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 他们深知,每一次方案的调整,都牵动着患者全部的生之希望。她保持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不断突破与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无止境、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她的身影,总是忙碌于病房,她深知,面对肿瘤,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较量,更是信念与勇气的比拼。因此,她总是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给患者及家属无限的信心与鼓励。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团队如同坚固的堡垒,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学海苦无涯
领航启新章
作为肿瘤科的带头人,她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她始终紧跟肿瘤精准治疗的步伐,重视医院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汇聚各科室专家的力量,带领团队常态化开展化疗、靶向、免疫等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引进新的诊疗技术,今年年初顺利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肿瘤专业备案工作,使学科发展上升又一新的高度。为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她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病例讨论和技能培训的活动,不断提升团队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科室年均收治病患数量逐年上涨,她经年累月,不改初心,仁心践行临床救治之余,积极带领医护人员支援地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不断支持社会抗癌团体,投身专业患教、义诊等社会公益事业,力求帮扶更多病患及其家属。
岁月映初心
锦书寄情深
许多患者的故事,就这样在她的诊室里年复一年地续写。她记得那位带着家乡苹果来复诊的大姐,抗癌五年,病情几度反复,却总是笑眯眯的;她也记得那位最终没能挽留的年轻人,在最后时刻,家属仍然来感谢医生们付出的每一个努力。这些笑容与泪水,铸就了他们职业的重量。
肿瘤科医生不是神,无法承诺每一次都能胜利,但他们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即使是在最艰难的路上,也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被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用专业与温度,陪伴每一位患者,走过这段崎岖的人生之路。
为肿瘤患者续写生命,与肿瘤患者相伴而行,正在成为她和团队医护人员永不懈怠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