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救治前沿】SICU成功救治重症脑炎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
命悬一线
罕见病因引发全身多系统崩溃
6月18日,一名中年男性,突发昏迷、持续性高热(超39℃)、血糖骤升及反复癫痫发作,被120紧急送入北京怀柔医院。入院各项化验检查不容乐观,患者已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横纹肌溶解等多器官功能损伤,病情危重。经过急诊医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完善检查,患者病情得到短暂缓解,但病因不明、病情进展迅猛,救治窗口期极短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精准决策
SICU牵头多学科锁定“隐形杀手”
面对复杂病情,SICU副主任(主持工作)魏向颖当机立断启动危重症抢救流程:一、生命支持:病人转入SICU,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降温、降血压、降血糖,维持循环和呼吸稳定。二、病因溯源:联合神经内科开展脑脊液检测、影像学及代谢组学分析,最终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中毒性脑病。这一罕见病因可迅速引发神经损伤与全身代谢风暴;明确诊断后,患者的治疗策略也迅速明确,用抗病毒治疗与神经保护双管齐下,遏制脑损伤蔓延。三、对症攻坚:针对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损伤,精准调控用药及内环境稳定,挽救脏器功能,控制病情进展。
技术护航
重症救治体系突破康复瓶颈
患者的治疗是以SICU为主的多学科联合协作的过程,一方面神经功能重建:SICU请到神经内科主任李召晨亲自会诊指导,药物联合治疗抑制脑水肿联合抗癫痫,阻断缺血缺氧对脑细胞的二次损伤;另一方面多器官支持:通过肝肾功能动态监测与药物干预,促进器官功能自发修复;另外启动早期康复介入:患者意识病情平稳后,康复团队即刻介入肢体功能训练,预防ICU获得性衰弱。
重获新生
从ICU依赖到独立行走的蜕变
经14天全力救治,患者实现三大里程碑式突破:一是成功脱机拔管,呼吸功能恢复自主,脱离呼吸机支持,拔除了气管插管。二是神经功能逆转,从昏迷状态到可简单对答,四肢肌力恢复至Ⅳ级。三是器官衰竭逆转,肝肾功能指标趋近正常,体温稳定。7月2日,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病情平稳后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
医患同心
锦旗背后的信任与使命
7月21日,患者家属专程给SICU送来了锦旗和一封亲手书写的感谢信。信中除了满满的感谢,更提到了患者各项生活技能在逐渐恢复,一家人都期待着新的生活。
锦旗和感谢信更赞颂了SICU团队一直秉承的两大核心价值:技术担当——依托专业的技术素养和完善的支持设备,SICU年均救治患者超700例,成功率98%;人文温度——24小时精细化护理、多学科无缝协作,让“永不言弃”成为重症救治的信仰。
专家团队介绍
魏向颖
中共党员,SICU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2024年任职SICU副主任,同时担任怀柔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怀柔区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成员,曾多次获怀柔区卫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扎根一线,擅长神经重症、重症感染、重症创伤、重症产科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及围手术期管理。
周学军
原SICU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务委员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市体外生命支持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家庭救护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曾获得怀柔区学科带头人及创业青年称号。擅长神经重症、重症感染、重症创伤、重症产科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经验。
姚振刚
主任医师,学科骨干,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 从事危重症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任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 重度颅脑损伤、多发伤、外科重症、产科重症、重症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诊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曾于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
郭霂星
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怀柔医院工作十余年,获得多项危重症专业资格认证,擅长急危重症、外科重症围手术期等诊治。
黄钲权
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在北京怀柔医院工作至今,获得美国心脏学会心肺脑复苏认证,曾于朝阳医院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擅长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
周昊
主治医师,党员,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获得纤维支气管镜资格认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急危重症疾病的治疗。
苗育静
住院医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 擅长神经重症围术期、重症颅脑损伤等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