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血管外科独立开展怀柔区首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作者:贾翰斌 来源:血管外科
字号: + - 14

近日,北京怀柔医院血管外科成功独立开展区内首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的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这一突破标志着医院在肠梗阻微创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避免了传统开刀手术的痛苦,还为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腹痛的经历,外科门急诊经常会遇到,病人捂着肚子前来就诊,说自己肚子涨的像个气球,几天都没有解大便,总感觉有气向上顶着,还恶心想吐,很多人都以为是自己吃多了不消化,但其实还可能是另一种更严重的疾病——肠梗阻。

82岁的王爷爷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减少排气排便2周,肚子逐渐膨隆,外院就诊后诊断肠梗阻。后辗转多家医院,均考虑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腹压极高,麻醉风险极高,不能开展传统开刀手术。随着时间推移,王爷爷一度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一筹莫展之际,患者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北京怀柔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血管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海龙看到王爷爷隆起的肚子,详细分析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手术中,医生将肠梗阻导管经患者鼻、胃、十二指肠到空肠下段,利用肠蠕动使其到达梗阻部位,经过2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肠梗阻导管置入患者体内,引流出大量肠内容物,患者肠道内的高压得到明显解除,有效改善肠梗阻症状。

1.jpg

术后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明显减轻,肛门也恢复了排气排便,治疗效果显著。经过后续治疗,王爷爷腹痛等不适完全好转,逐渐径口进食。出院前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2.jpg

什么是DSA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在DSA引导下,应用导丝将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插至空肠近端或以远的深部小肠,进行全程引流和减压的一种非血管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无切口、无缝线、治疗费用较低等优势,可直接将导管插入梗阻近端,经负压吸引出积聚的胃肠液,能快速、安全的解除梗阻症状,也可用于术前及术后的肠管减压,加快恢复肠道通畅。

3.jpg

肠梗阻导管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假如肠道是一根被堵塞的水管,而肠梗阻导管就像一个专业的“水管工”。医生会在X光或胃镜的帮助下,将导管精准地放置到肠道的堵塞部位。一旦到位,导管连接到吸引装置,就可以像吸尘器一样,把肠道里的多余液体和气体引流出来。这样,肠道的压力就会降低,腹胀和疼痛也会得到缓解。

更神奇的是,通过这根导管,医生还可以给肠道输送药物或者营养物质,帮助肠道恢复健康。比如,可以注入一些植物油,润滑肠道,让堵塞的食物更容易通过。

肠梗阻导管的优点

1.单纯性粘连肠梗阻,通过放置肠梗阻导管可有效解除梗阻,避免手术。

2.复杂性或难治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可作为小肠内支架(肠排列导管),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3.晚期肿瘤性梗阻,可以通过肠梗阻导管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药物灌注治疗等,有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4.通过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造影检查,不仅能克服传统消化道造影因肠管重叠、肠内容物干扰导致的诊断及定位困难,还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