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一科惠百姓】卒中中心建设开启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6日 文章来源:急诊科 唐广立
2021年5月24日14时,北京朝阳医院卒中中心、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卒中中心联合举办了“两院一科”卒中绿道建设沙龙。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郭树彬、卒中中心主任汪阳教授、急诊科副主任梅雪教授、神经内科护士长董凯生,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院长孙倩美、院长助理兼急诊科执行主任殷文朋、神经内科执行主任李召晨以及两院卒中中心医务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院长孙倩美致辞,孙院长回顾了近一年来朝阳医院与怀柔医院在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朝阳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汪阳教授团队鼎力支持分不开的。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卒中中心同质化建设和无缝衔接模式,正在成为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样板,并且在今后会更加有利于怀柔医院依托朝阳医院卒中中心一站式平台、逐步培养自己的团队,为更多的怀柔人民造福,孙院长对“两院一科”的绿道建设模式高度认可,也为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郭树彬在讲话中指出:怀柔医院急诊科的定位是建成区域急诊医疗中心,这就对怀柔医院急诊学科整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要认清大方向,立足高远,实现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北京市数字化急诊建设平台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成果,加快学科发展。他表示:两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支持,是“两院一科”卒中绿道快速、高效、高水平发展的最有力保证。
北京朝阳医院卒中中心主任汪阳教授做了《紧密型医联体卒中绿道建设的意义》报告,汪阳教授作为朝阳医院卒中中心的负责人,在过去的九个月里,多次来怀柔医院讲授卒中绿道一站式管理模式的经验以及缺血性卒中桥接治疗技术,他坦言,前期两家卒中中心的联系从电话发展到微信群,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转运效率,同时实现了双向转诊,达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互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如“民间合作”——因此需要“顶层设计”、效率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因此要更加重视信息化管理,下一步卒中中心的建设,应当是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及康复科等相关科室的技术融合,是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提升。
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执行主任殷文朋做了《应接必接——溶栓后桥接治疗的经验介绍》报告,怀柔卒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凝聚着怀柔医院院领导、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心血,更是朝阳医院卒中中心24小时不间断开展转诊病人桥接治疗的结果,我们不能止步于现在的成绩,还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从分诊、接诊、头CT检查、开始静脉溶栓等诸多环节尽可能地压缩等待时间,两院卒中中心之间的数据共享、科研学术方面的扶持,前景可期。
“卒中绿道建设,护士系于一半”,北京朝阳医院卒中中心董凯生护士长用详实的数字,总结了卒中护士在缺血性脑卒中绿道中的作用,要想实现更短的溶栓桥接治疗时间、更可靠的治疗效果,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卒中护士是卒中中心人员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卒中中心的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会后,两家卒中中心医务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进一步理顺转诊流程、切实加强深层次合作、卒中绿道科研合作扶持方面均达成一致意见,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强调现阶段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精细化质控管理,不断提高卒中中心的技术内涵。怀柔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李召晨、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立新也分析了本科室的人员配置和卒中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同时未雨绸缪,将选派医生到汪阳教授团队直接接受手把手的技术帮扶,为怀柔卒中中心的发展做好高水平人才储备。
百尺竿头,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卒中中心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卒中绿道建设,为保护百姓的生命福祉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贾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