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托管成效之名医惠民】与死神赛跑的人——我眼中的赵松主任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文章来源:SICU 黄征权

  我是一名SICU(重症监护室)的普通医生,自从实施“两院一科”以来,朝阳医院SICU全力支持我科,不仅每个人都有去朝阳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且朝阳医院SICU主任医师赵松来我科工作,极大推动了我院SICU的发展。

  记得赵主任来的第一天,头戴毡帽,棕灰色的衣裤略显朴素,搭配咖啡色的公文包整齐,得体,他身材中等,一副眼镜架在那并不高的鼻梁上,换上白大衣,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开门见山的说:“走吧,去病房看看”。

  来到病床前,这是一位常规术后第一天的患者,我简要的介绍了病史,认为这是一位在SICU再常见不过的患者,风险低到几乎为零,随时可以从SICU转出。当我介绍完毕,赵主任第一句话就是“患者为什么心率快?”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也没想,一句“术后疼痛”脱口而出,赵主任略微沉吟,将患者两条腿从病床上抬起,并用腕上的手表开始计时,短短十几秒过去,患者心率下降百分之十,又过了一会,他将病人的双腿放下,语调平和的说:“补液吧”。我立刻恍悟,原来,将患者双腿抬高相当于瞬间将200-300ml血液灌入心脏,当患者血容量不足时这是最快、最安全的测量容量状态的方法,这么简单、有效的方法我怎么反应不过来?眼前这个平凡的身影在我心中瞬间高大起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每次都有满意的效果。

  一个周末的早上,一阵急匆匆的脚步从门外传来,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只见赵松主任略微有些气促的走了过来,略显兴奋的说:“小黄,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结石碎石后的感染我们只需给患者足够的支持与器官保护,等待炎症风暴过后患者便能痊愈的病例吗?”我一头雾水的回答:“当然记得,怎么您想考考我吗?”赵主任摇摇头说:“不,我现在告诉你,我说的是不全面的,给你们讲完后我再次翻阅了最新的文献,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发现还有一些特殊案例,当一些特殊细菌感染的时候,我们只做等待是不够的。”说着,他从包里掏出厚厚的打印文献,一字一句的指给我看,我一边听赵主任的讲解,一边发现赵主任面带笑容,像刚修好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

  抢救在SICU并不少见,尤其是急诊患者,医生急,家属更急。医生急着将患者的损失降到最小,先稳定现状再逐步使患者痊愈;家属急对亲人生命的担忧,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前几天有一因窒息送入我科的患者,情况紧急,赵主任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在询问病史时,家属情绪激动声泪俱下,记不得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在询问无果后赵主任边想办法解决患者现状边反复阅片,终于在患者胸部CT的一个层面上发现了一个微小的问题——考虑食道异物。再次找到家属并有针对性的询问,家属这才回忆患者在发病前吃了栆。这就对了,这异物应该就是枣核,赵主任飞一般跑回病房,通过特殊的内镜手段将枣核取出。祛除病因,患者症状立刻缓解,在继续治疗一周后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就在转出当天,家属握着赵主任的双手,脸上满是感激……

  在跟随赵主任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理论知识和救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更是见证了他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博爱精神,我想,正是有了无数像赵松主任这样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医务人员,才铸就了这座守护百姓健康永远不倒的长城。

责任编辑: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