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患情】“12345”+锦旗+感谢信——北京怀柔医院院长收到患者“走心”致谢

来源:怀柔报记者 蒋嘉琦
字号: + - 14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群众的认可就是送给自己最大的鼓励。

微信图片_20240522081633.jpg

微信图片_20240522081635.jpg

日前,北京怀柔医院院长汪阳接到了一份特殊的“12345服务热线”表扬工单,同时送到他手中的,还有一面锦旗和一封亲笔感谢信。信中大致写道:“我们全家发自内心的感谢神经外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感谢您们对患者的医者仁心,使我们感受到如同家人般的关爱,再次对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令人动容。

微信图片_20240522081636.jpg

信中提到的患者名叫王凤文,今年已经75岁高龄。入院前几个月,老人总是感觉一侧身体无力,虽发作数分钟后能缓解,但老人害怕突然摔倒,已经不敢下床走路,饱受病痛困扰。经保守治疗一个月后,老人虽症状有所缓解,但康复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生活恐将难以自理。“期间也去过市里看,但是手术排期太长了,父亲的病急,岁数大了也经不起折腾,权衡之下决定来咱们怀柔医院。”老人的儿子王大虎说:“现在想来,来这给老人做手术,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老人入院后,神经介入团队通过头颈CTA及CTP检查发现老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灌注提示责任血管供血区存在低灌注,反复脑缺血发作,确诊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因患者强化药物治疗效果差,有明确的手术指征,进行再通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不过怀柔医院的医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目前仍然是颅内动脉手术再通的难点,难度大风险高,手术中微导丝通过闭塞段血管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夹层、导丝误入穿支、斑块逃逸栓塞等风险,危及患者生命。

院长汪阳听闻老人的病情后非常重视,作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汪阳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亲自为患者手术。在麻醉科及介入医学科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如期开始。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各级导管形成的稳定通路,将微导丝及微导管送达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微导丝穿过闭塞处到达远端,微导管造影证实是血管真腔,然后应用球囊扩张闭塞处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成形良好,远端血流通畅,手术顺利结束。“父亲手术已经有一个月了,现在恢复的特别好,不管是走路还是平时生活都和生病之前差不多了。”王大虎说。为了表达感激,老人还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医院,亲手把锦旗和感谢信交到了汪阳手中。 

汪阳是去年底被北京朝阳医院委派到北京怀柔医院任院长,同时也带着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到这里。半年来,他完善院前急救信息系统建设,院前急救应成为急诊救治的第一步,实现‘患者上车即就诊’的目标;整合资源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手术提供保障,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利用手术录播和视频教学系统“手把手”指导本院医生独立完成手术。目前,他亲自主刀的手术已经近10台,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颅内动脉瘤栓塞等高难度手术,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团队也已能够独立完成急性脑缺血卒中血管内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颅内外大血管慢性闭塞再通治疗等,真正实现了“把病人留在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