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医院与怀柔医院合作步入2.0时代】汪阳院长:把病人留在怀柔 怀柔医院成功完成首例颅内动脉栓塞手术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成功为一名66岁男性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这也是该院首次全流程自主完成此类介入手术。手术的成功是朝阳医院与怀柔医院合作2.0版本的典型案例,随着医院管理、院前急救、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把病人留在怀柔”这一理念正逐步成为现实。
据院方介绍,颅内动脉壁薄如蝉翼,对术者的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偏差。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随时观察影像,并调整导管位置和造影剂剂量等,是等级最高的手术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风险性,此前该院无法自主完成此项手术。这次患者从就医问诊到确定病情,再到实施手术全程都在怀柔医院进行。手术当天,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怀柔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阳亲自主刀,与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导管室医护人员通力协作,手术过程平稳顺利,术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家属还为医院送来了锦旗以表感谢。
汪阳是去年底被委派到怀柔医院任院长一职,同时也带着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到了这里,“把病人留在怀柔”,是汪阳来之后最想办成的一件事。他说:“医院二期投用后,医疗设施水平和患者就医环境提升都非常大,有些医疗条件甚至超过了市里的三甲医院,不过因为医生技术水平还有差距,造成有的患者不愿在这儿治疗,有的患者想在这儿手术却没办法实现,这是我来之后急切想改变的。”
正如汪阳所说,来怀柔医院任职后,同为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他主动拿起手术刀,从自己的专攻领域入手,为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院长亲自上阵,也让本院的医生有了现场观摩和学习的绝佳机会。术前,汪阳耐心告诉身旁的助手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术中,他用娴熟的手法让医生观摩每个手术环节:术后,他带着医生一同观看手术录像,说清哪个手法需要格外小心……在他的指导下,该院医生在脑血管病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前院里的医生虽然熟知手术流程,但一直没有实践的机会,我想利用我的优势带着他们从理论到实践一点点提高医术,最后成为能够完成这类手术的主刀医生,让患者能够留在怀柔、愿意留在怀柔接受治疗。”汪阳说。
除了新技术,汪阳还把新理念带到了医院。医院二期投用后,新的急诊科设有抢救室、EICU、DSA等,大部分急重症患者都能在急诊科得到“一站式”救治,大大缩短了诊疗时间。汪阳表示,有时候急诊科就是在和死神在抢时间,院前急救应该成为急诊救治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怀柔医院有先天优势。与市里不同,怀柔医院有自己的120急救车,在整体调控和医护人员培训方面更便捷、更好协调。通过院前急救,患者上了“120”,医护人员就能通过医院互联系统提前为患者挂号,向院方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主要信息,为患者进行基本的病情处置,最终实现让患者在到院前得到救治、院方第一时间掌握患者信息、到院第一时间接受准确治疗,进一步缩短救治时间。“预计今年内就能完成院前急救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患者上车即就诊的目标。”汪阳说。
除了院前急救建设,汪阳还在多学科协作上表达了新想法。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严重骨折的老年患者因身体原因不具备手术条件,贸然手术会有生命危险,以前的做法是选择保守治疗,长时间卧床对老年人的危害可想而知。现在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帮助患者调理身体,让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条件,患者术后几天便可独立行走,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这对延长老年患者的生命周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怀柔医院二期手术室有很完整的手术的录播和视频教学系统,怀柔医院跟朝阳医院的合作进入2.0时代后,能够通过互派医生开展更深层次的培训和教学,循序渐进地让怀柔自己的医生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让怀柔的老百姓能在“家”看病,在“家”看好病,最终实现“把病人留在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