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温暖聋哑患者心,彰显大爱医者情——我院普外科成功救治危重结肠穿孔聋哑老人
就医、治疗、护理、术后康复......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看病流程,对于无法正常表达与沟通的聋哑患者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近日,北京怀柔医院普外科接诊了一名危重结肠穿孔的聋哑老人。经过多学科医护团队合作救治,通过文字图画、手势等多种方式克服沟通障碍,顺利为老人完成手术治疗。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和悉心照顾下,老人已康复出院。
2024年新年第一天,北京怀柔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一名因“腹痛2天”来诊的70岁聋哑老人。患者长年独居,无儿无女,由亲属送来医院时,虽不能说话,但其面部痛苦的表情、高达120次/分的心率、严重升高的感染指标数值以及腹盆CT可见的大量游离气液体,均提示患者患上了死亡率极高的消化道穿孔且合并休克早期症状。大量文献表明,消化道穿孔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一旦出现休克症状,那么死亡率将高达50%。由于病情十分危重,普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详尽了解病情,共同讨论认为:患者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病情危重,合并症较多,虽然手术和麻醉风险极大,但尽快手术是有效挽救老人生命的唯一措施。
经过与患者亲属详尽交代病情并取得同意后,当天下午3点患者被紧急推入手术室。由于患者是聋哑人,与医护沟通极其困难,因此从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方面难以确定患者具体的穿孔部位。如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探查,其切口较大、创伤也更大,且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也相对更长。普外科负责人谭社荣副主任医师当即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手术开始探查腹腔后,“久经沙场”的医护人员无一不倒吸了一口凉气——患者的腹盆腔内粘连极其严重,到处是感染性的脓液,手术难度极大,寻找穿孔部位的难度犹如大海捞针,而稍有不慎,患者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但在场的医护人员没有畏惧,谭社荣副主任医师、黄似建主治医师及李奎主治医师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共同协作下,终于找到了位于乙状结肠的穿孔部位,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历时近6个小时,术后患者平稳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
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患者术后当天就清醒并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三天就转入普外科普通病房。患者腹部重大手术后,护理工作难度高、强度大。加上患者患有严重的聋哑疾病及文化程度较低,出现了交流障碍和烦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为确保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谭社荣、田雨顺副主任医师和护士长杨岚新带领科室医护团队把患者的一举一动情况及陪护工作列为交接班的重点内容,全科医护人员时时刻刻给予患者细致耐心的照顾和鼓励,医护人员也把握好每一次机会,用较为简单的手语和文字图画等方式向患者解释目前的恢复状态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全科医护人员持续的“重点”关注,患者从最初烦躁不安变为主动配合,并对疾病痊愈也树立了坚定的信心。在控制好病情避免进一步恶化的同时,也避免了坠床、管路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先后渡过休克关、感染关,术后3天就可以进食和排气排便。
“结肠穿孔是所有消化道穿孔中最危重的一个类型,死亡率高达80%。因为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在20厘米以上。本次我们成功为这名危重聋哑老人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仅在腹壁上留下5个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大大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创伤和疼痛感。每次走到病床前,患者总是对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依依呀呀的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之情。聋哑患者的点赞,不仅赞的是北京怀柔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是点赞北京怀柔医院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温度。这不仅仅是一份感激,还有背后所承载的,来自于家属和患者对北京怀柔医院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对我们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付出和汗水最大认可和肯定”。普外科负责人谭社荣说。
医学是人学,医道是温度。有温度的关怀是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钥匙。一直以来,北京怀柔医院十分重视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真诚、暖心的服务,真正做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