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专题报道

党建园地

【我为群众办实事】“颅内精准拆弹”——我院成功为88岁老人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

作者:张文龙 来源:神经外科
字号: + - 14

1月19日,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阳教授的带领下,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88岁女性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病治疗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为88岁女性,2周前因头痛持续加重给予对症治疗,但并未好转。近一周老人被病痛折磨得虚弱失眠,几近卧床,精神非常差。来我院就诊时头颅CT结果提示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部分出血已经被吸收,影像结果并不典型。细心的门诊医生为患者进一步检查了脑血管,结果显示患者颅内存在动脉瘤。入院后,神经外科第一时间为患者完善了头颈CTA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充分评估患者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形状。

图片 1.png

考虑到患者颅内动脉瘤近期曾破裂,再次破裂的几率很高,一旦破裂死亡风险极大。再加上患者高龄,合并慢性疾病以及血管迂曲等特点使治疗难度增加,专家组几经讨论,最终建议尽早为患者实施动脉瘤栓塞术,解除隐患。

在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征得同意后,专家组决定为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当日,在汪阳院长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主任黄立军、副主任医师宋立新以及神经内科、麻醉科和导管室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图片 4.png

经皮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对患者创伤很小,术后当天患者神志清醒,术后2天可下床活动。

图片 5.png

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通俗地讲就是大脑血管鼓出的一个“包”,可能终身不破,也可能随着长时间的血流冲击,“包”会逐渐扩大,在薄弱处突然破裂。因此,颅内动脉瘤常被称为“隐形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病残率及死亡率高。再次破裂死亡风险更高达 60.2%至73.3%,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立新介绍,介入栓塞是通过在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导丝,输送弹簧圈填塞脑动脉瘤,以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目的。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介入栓塞只需动脉穿刺一个直径约1至2毫米的小口,不需要开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介入治疗为高龄老年人,尤其是不能耐受开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减轻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

图片 1.png

汪 阳

北京朝阳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怀柔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和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微侵袭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外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 2(2).png

宋立新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2007年在北京怀柔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分会神经介入组委员,从事颅内外脑血管病的介入工作10余年。

擅长领域:脑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脊髓动静脉瘘等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五层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