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生死竞速——呼吸科团队协同多学科击溃“超级感染风暴”

作者:范博扬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字号: + - 14

  惊魂72小时:从意识清醒到多脏器衰竭

  一位七旬老人,平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但病情控制尚可,生活自理。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后,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却让他的生命急速坠入深渊——起初的咳嗽、喘息在短短3天内演变为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少尿无尿、血压骤降,肺、肾、循环系统接连衰竭。当地医院救治无果后,家属将奄奄一息的老人转送至北京怀柔医院。

  “患者入急诊时已处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乳酸值达到危急值水平,血氧饱和度一度低于80%。”急诊科医生回忆,监测仪的警报声充斥着抢救室。呼吸科副主任尹志洋主任医师紧急会诊后判断,患者呼吸衰竭迅速恶化,合并脓毒性休克,需立即气管插管。然而插管后氧合仍不稳定,急性肾衰竭的叠加更令病情雪上加霜,患者随即被转入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进一步治疗。

微信图片_20250314181420.jpg

  分秒之间:与感染和衰竭的拉锯战

  面对复杂危重的病情,呼吸科主任马秀红主任医师,副主任尹志洋主任医师,李勇副主任医师,范博扬主治医生等迅速展开行动。

  入住RICU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听诊双肺未闻及呼吸音,考虑气管插管痰液堵塞,立即吸痰并调整插管深度,氧合随即改善。

  锁定感染源头

  “感染源不明是最大的挑战。”尹志洋表示。团队在插管后24小时内完成床旁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病变最严重的区域进行肺泡灌洗,并同步送检二代宏基因测序。结合患者影像特征,经验性覆盖革兰阴性杆菌治疗。次日,检测结果明确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合并热带念珠菌感染,抗真菌药物随即加入治疗方案。

  守护肾脏功能

  患者入院后6小时无尿,肌酐持续升高,急性肾损伤与脓毒症的叠加效应威胁生命。尹志洋立即联系肾内科,3小时内完成从病人入院到股静脉透析管置入,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通过动态调整置换液配方,患者酸中毒逐步纠正,次日肌酐水平开始回落,尿量逐渐恢复。

微信图片_20250314181422.jpg

  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管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接连出现血氧饱和度骤降、血流感染、电解质紊乱和消化道出血。血液标本送检二代宏基因测序提示血流感染后,抗生素方案及时调整;针对低钾、低钠,每日多次补充电解质;消化道出血时,止血药物与胃黏膜保护剂双管齐下。尹志洋每日多次床旁查房,根据患者躁动情况精细调节镇静药物剂量,在维持治疗的同时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微信图片_20250314181423.jpg

  生命的复苏:从监护室到普通病房

  经过72小时的全力救治,患者病情逐渐迎来转机: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开始尝试经口进食,并通过床旁肢体活动恢复肌力。“重症救治没有捷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密观察和及时干预。”尹志洋强调。

  医者的使命是握住每一线生机

  当老人摘下呼吸面罩,在家人搀扶下重新站立时,尹志洋团队已投入新的救治任务。“重症医学的突破,往往藏在监测数据的细微变化里,藏在一次次的药物调整和护理操作中。”这位从业二十余年的医者说,“我们能做的,就是握紧患者生命的每一线可能,直到黑暗中出现光。”

  此刻,北京怀柔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仪器依然低声嗡鸣,这里的故事永远关于绝望中的坚持,关于用科学与耐心对抗死神的每一次侵袭。

  关于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导致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乳酸升高、意识障碍等,病死率极高。早期识别感染源、快速液体复苏、针对性抗感染及器官功能支持是治疗关键。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对感染控制、呼吸支持以及多学科协作对肾脏替代治疗等核心环节的精准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