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助力创伤中心建设——我院通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系统成功救治颅脑损伤患者
日前,我院急诊创伤中心信息预警平台收到120孙旺东医生发送的院前急救预警信息,随即迅速通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系统与120急救车取得联系。
了解信息后,急诊科立即启动创伤应急机制。急诊外科崔超医师到抢救室做好准备并通知神经外科张宇航医师提前来急诊会诊,实时通过平台与120急救车了解患者动态病情。
10分钟后,患者到达急诊抢救室。创伤中心医护人员迅速行动,急诊监护抢救、评估病情、完善检查后ct提示创伤性脑出血、颅骨骨折,急诊给予初期抢救复苏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收入神经外科进一步住院治疗。
我院创伤中心创建于2018年7月,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是怀柔区唯一一家承接多发伤复合伤的创伤救治单位。截止2024年11月,我院按照创伤中心建设模式共接诊创伤患者5306人,其中危重患者2759人,占54%,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为我院创伤中心建设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创伤救治水平的提升,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救治工作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迈进,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作为我院2024年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已于9月进入试运行阶段。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在“五大中心”建设,特别是创伤中心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响应速度
院前急救人员可通过协同救治平台将创伤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状况及现场情况实时传输至医院。医院创伤中心团队能在患者到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安排手术室、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等,实现了从“现场、院前、急诊、专科”至“公众、现场、院前、急诊”的四个前移目标,极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
二、实现信息共享
平台确保了院前与院内信息的无缝对接。急救人员在现场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受伤部位图像等信息能及时被院内医生查看,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
三、优化救治流程
通过协同平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EICU/专科救治环节紧密衔接,减少繁琐流程和信息传递误差。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实现了“呼救即抢救,上车即入院”的两个建设目标,提高了救治效率。
四、提升救治质量
创伤中心专家可借助平台对院前急救进行远程指导,确保现场处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院内多学科团队协作也因平台的存在更加高效,为创伤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