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彪、谢艳华:抗疫战线上的夫妻俩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文章来源:
在北京怀柔卫生系统,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名叫张铁彪,妻子名叫谢艳华,17年前的抗击非典时,夫妻俩就战斗在同一战线,17年后的抗击新冠疫情,二人同样战斗在一个战壕,并以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一个又一个任务,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答卷。
战非典 夫妻分属两医院
2003年初春,SARS疫情肆孽广州和北京。31岁的张铁彪是怀柔医院呼吸科的一名住院医师。当时,他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名男性发热病人,即当的时怀柔第一例SARS病人:临床出现高热、肺炎、I型呼吸衰竭等症状,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为临床确诊病例。陌生疫情的突至,对于救治没有先例和经验、防控设施和装备又不足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当时,防护用品只有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隔离衣和外科口罩,面对烈性传染病SARS来说,张铁彪面对的危险可想而知。可他从没有怕过,并以一种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漫长的救治工作当中。按当时北京市总体的防控要求:病人需转往定点收治的佑安医院,他在转运完怀柔第一例SARS病人之后,怀柔区的SARS病人接踵而来,为此他也就成了每天和SARS病人直接打交道的一名医生。
随着疫情的扩散,陆续出现医务人员感染并死亡病例,工作区域内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紧张与恐惧的气氛,随后,他所在的科室关闭,专门成立了怀柔区SARS隔离医院。
2003年4月,张铁彪作为怀柔区医院派驻SARS隔离病区的主治医师,亲历了那场生与死抗疫......在隔离病区工作的日子里,他说自己一直在流着泪水工作,因为隔离病房的病人中,就有他曾经的主任、护士长和他曾经的同事.....面对看到的一切,更让他感到肩上责任的沉重。由于当时的医务人员是组合团队,大部分医务人员都不了解SARS是怎么回事,有的甚至存在恐惧感。作为一名男子汉,他和他的名字一样,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要做一名铁一般的彪形大汉,压住阵脚,以消除人们心中的恐惧感。于是,关键时刻他冲在了前面,利用自己救治SARS患者的经验,言传身教做出表率。
查房时,他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安慰病人以及曾经的主任、护士长和同事,鼓励她们一起战胜疫魔。为了把工作做细,他坚持每天从密闭的防护服中露出耳朵,给病人听诊。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一个举动会告诉病人:我们没有嫌弃你们,我们在用心救治你们。SARS病毒虽然可怕,但只要你科学认真的防护、做好消毒,是不会被感染的。
他记得,在隔离病房治疗过程中,一名年轻护士扎点滴,因为三层手套影响了穿刺手感,穿刺未成功,加之病人情绪急躁,哭叫着摘掉了口罩,吓得这名年轻护士一下子躲到了病房外面,不敢再做操作。此时的张铁彪当即走进病房,来到病人身旁,一只手轻轻扶住病人的肩膀,说:“我在这陪护你,不要怕,坚强起来”。就这样,他在安稳病人情绪的同时,另一只手帮她把口罩戴好,并镇静的对护士说:“来,进来把治疗接着给做上”。在他的看护下,护士顺利的给病人做完了操作。
由于张铁彪的医术精湛,待人随和,每位病人都希望他去查房,因为只有这样,病人才可以有和他倾诉的机会,他们才会感到心里踏实。经过大家的努力,确诊病例陆续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救治。张铁彪用他与患者的生死之交赢得了病人的赞许,得到了领导及家属的好评。由于他出色的表现,那年,他被评为了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同样是那一年,他的妻子谢艳华,是怀柔区妇幼医院的一名儿保医生,为了非典疫情防控,她把自己5岁的儿子放到了婆婆家,在后方做着疫情防治工作。
他是怀柔医院综合内科张铁彪,她是妻子,现北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谢艳华。
战新冠 夫妻同在第一线
2020年春节期间,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日益严峻。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疫在全国打响。与17年前的非典相比,这次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快更强,而且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防控难度也大大超过当年的抗击非典。看到已经投入新冠肺炎防控的感染科人员不足,张铁彪想,自己有过几次抗疫救治工作的经历,现如今又是需要自己为抗疫做贡献的时候了。于是,他在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给院党委书记的微信中写到:“彭书记您好,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隔离病房的洗礼,去过2009年怀北的流感隔离医院,同时我又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最重要的我是一名党员。我想说的是:大疫当前,如果怀柔成立隔离医院,如果北京疫情有征召呼吸科人员的时候,您召唤一声,我马上就去,我在,我没有豪言壮语,但我随时可以去冲锋陷阵,我有这方面的自信,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张铁彪的举动,得到了妻子谢艳华的支持。
2020年1月27日,张铁彪被怀柔医院确定作为北京援持武汉医疗队队长,随时待命出发武汉。作为医疗队长,他督促大家一起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的诊治指南,练习穿脱防护服及院感防控知识。他的抗疫举动没有去征求家里老人们的意见,他怕老人因心疼自己而拖后腿。尤其是湖北严峻的疫情、湿冷的气候,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的挑战,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驰援武汉的决心。后来尽管此事未能成行,但仍显示出他的家国情怀。
2020年2月21日,张铁彪被派驻怀柔医院感染疾病科隔离病房工作,并一直持续至今。
在隔离病房,他同样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用经验和经历再次为大家做出表率。他不言苦不叫累,始终坚持和一线医生查房,讨论治疗方案。一次工作期间,他不小心崴了脚,就用冰袋冷敷一下,贴上膏药继续坚持上班了。一天夜班时,他按院内防控流程带领病人去做CT,每次只能带一个病人过往既定路线,且有的病人还需要他推轮椅,送完6个病人下来,他一瘸一拐的走了一万多步。随着夜晚的气温下降,满身大汗的他逐渐感觉浑身发凉,一晚上下来,脚背肿胀的老高。即便这样,他依就乐呵呵的说:没关系,这不叫事。
谢艳华作为北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疫情期间,分管院内物资管理、信息宣传、镇域集中监测点管理、敬老院的疫情防控等诸多工作。从春节至今,她始终坚守岗位,每天统计物资情况,做到账目明、底数清。由于物资储备十分紧张,在保障密接人员入户随访、面对面重点人群健康监测、临床医疗需要的同时,她想尽办法严格执行防护标准,规范物资申领程序,小到一个口罩她都知道来源和去向。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疫情防护知识,谢艳华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不同人群的疫情防控宣传重点,她先后走进敬老院、派出所、镇政府、同院内预检分诊护士一起发放疫情宣传资料,面对面向居民和工作人员讲解个人防护知识。看到来院就诊患者未带口罩,在主动递上口罩的同时,还要做一番宣教,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敬老院是个特殊机构,敬老院的老人也是特殊群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同镇域内2家养老机构的3家老年驿站进行对接,亲自到敬老院讲解防控知识,当老人出现发热或其他症状时,她便带领医务人员及时赶到敬老院研判,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还是需要转诊上级医院,它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不仅如此,谢艳华还积极协调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规范了镇域内集中观察点的收治、管理、体温检测、指导消毒等工作,使集中隔离点的企业负责人心里有了底。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12345服务热线,她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耐心倾听耐心解释,以消除投诉人的不满情绪和心结,使信访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问其为啥这样认真,她说我不为别的,只想守好社区这道防线,守住辖区居民的健康。
由于处于隔离要求的丈夫不能回家,在单位独当一面的谢艳华自然成了家里的一名“水暖工”,一名“电工”:家里的水管漏了,她和儿子两个人一起搞定;家里突然断电了,她靠着和张铁彪发来的视屏,一点一点的查找家里断电原因......
随着天气的转暖,处在隔离工作一线的丈夫需要一些薄衣服,看到隔离驻地酒店大门里的丈夫,她扭过了头,因为她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但平素工作独挡一面的她还是流出了一位妻子该有的娇柔的泪水......
但他们知道,现在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抗疫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还需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同疫情做斗争。他们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有着像他们一样付出的中国人民。
责任编辑:贾子鹏
上一篇: 【医患情】感谢带给我希望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