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责任使命扛肩上 披荆斩棘走在前——记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执行主任殷文朋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3日   文章来源:急诊科 唐广立、朱琦

  2020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了中国人最沉重的话题,它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国人的众生相,而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白衣战士无畏逆行的身影,“幸运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的这句话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披荆斩棘走在前面的勇敢者: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执行主任、共产党员殷文朋。

  早在一月初,当武汉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刚开始见诸媒体,作为在急诊一线工作多年的殷文朋主任就敏感的觉察出这场疫情的非同一般。殷文朋是2017年9月份至今北京朝阳医院长期派驻我院急诊科的执行主任。1月23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与护士长刘颖青就带着北京朝阳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宏家的嘱托到北京怀柔医院急诊科实地考察指导,要求我院急诊科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模式执行。殷主任对郭主任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快速制定了工作方案。急诊科率先关闭其他出入口,全部患者及家属只从正门出入,同时在急诊正门设立筛查点,制定了《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急诊新冠病例筛查流程》,按流程初步筛查所有进入急诊人员的体温和流行病学史。急诊大厅设置1米线,宣传监督挂号、排队、取药的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建立健全《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急诊留观及抢救患者的防护管理》,尽量减少留观区、抢救区的患者密度,加大输液椅之间的间距,为进入留观室及抢救室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二次筛查,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提高了所有进入急诊科人员的安全,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设置了第一道防线。

  急诊科的工作群里,每日工作量、特殊人群、特殊事件随时报送,他的微信滴滴的响个不停,殷主任总是会第一时间进行答复。有他在,急诊科的同志们就有了主心骨,从他的身上,感受到的是意志与坚持的力量。春节前,他提前安排好科室值班,并和急诊科曹琳娜护士长说:“今年除夕我在科里值班吧,你回家过年,看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实在不放心。”随着疫情的发展,所有急诊人都感到了紧迫感,春节前,自动取消休假,进入随叫随到的备战状态。他家在北京市区,平时上下班都是早出晚归奔波于北京市区与怀柔之间,为了能随时备战,他选择在怀柔的宿舍长期“安营扎寨”,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他视频为家中的父母拜年,80多岁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视频中语重心长的说:“文朋,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你一定要带着大家度过难关,不要惦记爸妈!”爱人和女儿默默收拾行李,隔天就搬到了他的宿舍,照顾他的起居,用最实际的行动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一步步深入,诊疗规范、防控防护标准、消毒规范等不断更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殷主任对每一个文件逐字逐句研究,找出重点与难点,制作课件,利用微信、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带领全科及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他亲自考核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口罩的使用,达到人人过关;科室每天利用晨会时间,提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随地检查上班人员的防护,他常说:“防护非常重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放心工作,放心生活!”疫情初期,对这样的举措,很多人不理解:“武汉离我们很远,这么做有点小题大做了吧?”他语重心长的叮嘱大家:“作为急诊人,我们对疫情的嗅觉要比其他人敏感的多,提早准备,提早防范才能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随着疫情的蔓延,急诊科在医院疫情防控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负责人,殷主任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入手,《发热病人就诊流程》《疑似病例CT检查流程》《发热孕产妇就诊流程》等一份份凝结了他无数心血的流程图使繁杂的医疗行为变得有条不紊;传染病的防控,控制人员流动非常重要,他根据本科室的布局,所有工作都走在前面,他带领大家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准确评估急诊患者病情,严格落实“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4级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预检分诊时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四级患者,会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进行标识,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对急诊科进行分区管理,“红色”是抢救区、“黄色”是观察区、“绿色”是普通诊疗区、不同级别的病人按分区就诊,规范了急诊各分区的工作程序与人员活动范围,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但病情较重的患者仍需要到医院就诊。73岁的张大爷8个月前确诊食管癌,孝顺的儿女本就忧心忡忡,然而祸不单行,在这敏感时期,发烧了。2月中旬,病情加重,不得已到感染科就诊,很快出现呼吸衰竭,感染科值班医生立即抢救,气管插管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张大爷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转入急诊科。殷主任为他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调整呼吸机参数,制定治疗方案……,经过他几天的不懈努力,病人病情好转,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张大爷伸出大拇指,冲着殷主任用沙哑的声音说了句:“谢谢,我舒服多了!”

  北京怀柔医院是怀柔区急危重症抢救中心,疫情期间危重患者不断涌入。把原本宽敞的抢救室,挤得“水泄不通”。“这样不行!”殷主任果断下令。这么多的病人,不利于空气流通,增加感染机会,怎么办?在院方的支持下,他立即整合现有资源,调整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将急诊病房临时开辟为第二抢救室,减少了人员聚集,为危重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殷主任不仅是急诊科主任,同时也是怀柔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专家组的组长,为了所有在院患者的安全,收入院的患者需要他带领专家组会诊并签字,一向洒脱的殷主任深知这只笔的分量,24小时随叫随到,多少个不眠之夜默默坚守。

  他带领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学军、内分泌科主任田勇、影像科副主任刘英锋,对每一位准备收入院的病人,严格把关。新冠专家组会诊时:“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病人的情况,30岁,体温正常,没有流行病学史,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血常规、胸部CT检查已经完善,请各位主任查看一下他的病历,患者年龄不大,基础病多,没有明确诊断,我建议收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肠梗阻患者,随着病情发展随时可能急诊手术,但所有检查不能100%排除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为了其他住院患者的安全,建议收入外科缓冲病房治疗。”收集病历资料,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查阅化验与胸部CT结果,考虑患者的病情与预后,一丝不苟,他要为怀柔人守住住院处这最后一道门户。

  红螺山下,雁栖湖畔,与病毒狭路相逢,医者仍在前赴后继,这是一场意志比拼,更是医者的责任与使命,殷文朋主任只是这无数白衣战士中的一员,他和他的急诊团队坚信勇者必胜,他们正一如既往,与全区人民一起并肩作战,期盼着春暖花开的到来。

责任编辑:贾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