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医工人 抗疫一线的坚实后盾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8日 文章来源:医学工程科 李欣
2020年春节,“疫魔”突如其来的,让这个假期变得异常“安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无数的白衣战士奋战在一线,全力阻击、力战不退,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在这些白衣天使背后,还有一群人,为了取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他们默默无闻,全力支持临床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抗“疫”成功筑成最坚强后盾,他们就是可敬的“医工人”。
北京怀柔医院作为怀柔区唯一一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定点医院,防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院上下立刻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当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提供最精良的医疗装备,是我们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王红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派驻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做为全院“医工人”的带头人,在武汉疫情一开始就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敏感意识到防护物资至关重要,立即要求医学工程科对防护物资的库存迅速进行摸底,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坚决不打无把握之仗。因为疫情的出现,防护物资供应已非常紧张,原有渠道已不能满足供应,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广开渠道,想方设法与多家供应商及厂家取得联系,认真审核资质、迅速下单,分秒必争地采购、预订、预加工防护物资,在最短时间内,让供货商把防护物资送至库房,验收合格后入库,为保障防控一线物资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应对疫情,区卫生健康委决定在我院新建病区和感染科改扩建工程,100多张病床及其设备的采购任务落到了医学工程科肩上,时间紧、任务重,又正值春节休假期间,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王红石的领导下,医学工程科迅速成立了应急采购小组,并引入审计科全程参与监督,先从统计所需设备的种类、数量和预算等方面着手,进行规划和分工,快速有序的推进工作。通过连续几天的加班加点团结协作,采购小组完成了几十家公司的资质审核、电话询价议价、遴选等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最终确定了满足临床使用设备的品牌、型号、价格和货期等。并严格按照改扩建施工完成的时限,将采购完成的设备快速填装进新病区,按时高效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从疫情开始王红石副院长就一直奔波防控第一线,各类防控事宜他都会冲在最前沿,特别是感染疾病科改扩建开始,有任何问题,亲自到场指挥并协调解决。每天的紧急会议和各类大小事务不停地压缩着他的休息时间,经常忙的都忘记了吃饭。他的家在市里,开车来回时间不长,但一个多月来他只回去过一次,还是在晚上十点多,拿了一些换洗衣服,就匆匆赶回医院继续工作了。每当家人给他打电话,他每次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不回去了,我这里还有很多事。”忙碌已经成了他的代名词。
医学工程科的同事们也个个不甘落后,副科长佟琦弘自疫情开始从未休假,坚持在工作岗位,调动全科人员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从物资保障、隔离病房设备调配到紧急设备采购,力图保障抗疫工作的开展。因厂家放假部分物资没人送货,为了确保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保障及时到位,孙淑菊、王潇、李康、李思思等同志多次亲自去取货,车子不让进村,十多箱消毒液,好几百斤,只能徒手自己装车,走上半里地,口罩上方呼出的气,在睫毛上结了冰,紧握车把的手冻得生疼,脚步也不能停下,因为还有下一个地点等着去装货物。
贺庆丰老师已近六十周岁,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库房,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清点、接收物资,装卸货物,运送货物,面面俱到。为了减轻感染疾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把院内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医学工程科主动要求每天运送医用防护物资到感染科病房,去感染疾病科送货是感染风险最大的运送任务,只要贺老师在,他从来不让别人去。王洁老师主要负责电子库的出入库工作,因为防控疫情需要,库房会有频繁的出入库,每天不是在清点物资数量,就是在电脑上出入库,核实数量,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王洁喜欢每天听听两个女儿给她发的语音消息,小女儿奶声奶气的对她说:“妈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您了”。王老师听到后总是笑得很开心,这大概就是她家庭给予她的鼓励,也是她给自己加油的方式吧。
王潇是医学工程科维修人员,同时又兼低值库房库管员,他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由于节日期间、尤其是疫情的严峻性造成了交通极度不便,他成了库房的主力“取货员”,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远到房山、大兴、朝阳等各个区的物资库,近到怀北卫生院,疾控中心,燕北药库,少的时候二三十箱,多的时候百余箱货物,每箱十余斤的货物装卸,他一点都不含糊,汗水浸透头发衣服帽子也不在乎,他总说:“这一膀子力气有处用,让我很有干劲”。
随着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医院要申报防护物资的使用与剩余情况。采购员李思思及苏泓旭负责全院报表的汇总工作,70多个科室每天防护物资数据使用量上报给李思思,他们仔细审查汇总,经常夜里2点钟左右才能完成上报工作,第二天还要坚守岗位。为保证升级调拨来的物资及时到位,李思思自己又当司机又当搬运工,清点数量后带着调拨单立即拉回医院库房,保证一线使用,这种强度的工作一干就是半个月,家里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年迈的老人帮忙照顾,但是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医工科维修组全力以赴为医疗设备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出现疫情后,维修组李欣、苏泓旭、李丽丽、李康、赵凯、杜立东均放弃休假全员出动,全院调配设备,加班加点将各科调配的设备搬移到感染疾病科临时加建病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路上把昂贵的设备颠坏,虽然路程都不远,但是上坡、下坡、上台阶、下台阶不能有丝毫闪失。一次又一次的进出感染疾病科,一次又一次的调试,直到全部设备正常运转;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保证临床一线的正常工作,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李欣和李丽丽两位虽然都是女同志,但是和男同志一样搬移、调试设备,进入隔离病房,裹着防护服在化验室、影像科里搬运、安装、调试,我们都调侃说:“那感觉,就像负重爬了10层楼一样”。李康在夜间多次前往怀北医院,运送调试设备,保证怀北院区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由于人手不足,寒冷的、有时还冒雪的夜间往返5-6次装运设备,大都都是李康一个人装卸……感染疾病科扩建完成后,下夜班的李康还要马上与各个施工单位进行对接验收,一个一个的测试,保证所有设备正常使用,。在填充设备途中,苏泓旭这位刚刚参加工作三年的小伙,被病床砸伤了脚,他忍着疼痛仍然坚持工作。同事知道后劝他休息几天,尽量减少走动,他却故作轻松的说:“没事,我年轻,好的快着呢”。在短短的几天里,维修组更换紫外线灯管60余根,安装调配仪器设备50多台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医学工程科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默默奉献着,我们将最大限度满足临床一线需要,为一线医护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保驾护航,一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责任编辑:贾子鹏
上一篇: 铿锵玫瑰 向“疫”而行
下一篇: 铿锵玫瑰 向“疫”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