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文章来源:心内科 魏向东
近日,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导管室主任王乐丰教授的指导下,我院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仅用时20分钟即完成支架植入。而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介入治疗技术达到了更高水平。
患者是一位67岁男性,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回旋支近段50%局限性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50%局限性狭窄,远段90%局限性狭窄。此次于右冠状动脉90%病变处充分预扩张后,顺利植入3.5×24mm生物可吸收支架1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扩张良好。
生物可吸收支架与金属药物涂层支架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均与金属药物支架无明显差异,拥有与其相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在实现了与金属支架相同的疏通堵塞血管、支撑狭窄血管功能后,可在3年左右被人体完全吸收,患者体内再无异物留存,血管弹性功能恢复,实现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的飞跃,也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治疗选择。
北京朝阳医院托管北京怀柔医院以后,依托朝阳医院优质资源,我院心内科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和心脏中心导管室主任王乐丰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副院长王红石的带领下,开展了冠脉旋磨术,冠脉血管内超声,先心病伞堵术等新技术。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2019年第一批次标准版资质认证,成为北京市远郊区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和北京胸痛中心联盟成员单位。胸痛中心的成功建设,让急性胸痛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了患者外出就医的转运风险和奔波劳顿之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成立至今,急诊PCI成功率99%,DTB小于90分钟的达到90%,死亡率小于2%。
专家简介
王乐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导管室主任。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先心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急性冠脉综合症从基础到临床》一书。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
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
王红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中国专家会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心脏介入诊疗工作二十余年,完成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每年500例以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长期致力于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心脏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楼三层内科诊区
责任编辑:贾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