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于福英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30日 文章来源:
于福英,女,主任医师,北京怀柔医院副院长,怀柔区政协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健康科普委员会委员、怀柔区医学会常务委员。
精益求精 推陈出新
1988年8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医31年来,她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潜心致力于神经内科的学习和实践,凭着她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很快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在业务上崭露头角,并很快成为学科带头人。2004年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后,积极推动学科建设,组织、参与医院神经内科疾病诊疗规范、综合评估、慢病管理等方面工作制定及实施,在怀柔区率先开展了卒中单元、脑血管病动脉溶栓及介入治疗,获怀柔区科委科技进步多项奖励,科室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临危不惧 事必躬亲
2010年担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后,通过反复调研,对医疗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加强质量控制,改进服务流程,规范门急诊工作,每年都制定医疗工作的新标准,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使怀柔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各项任务指标稳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逐年提高。
2012年市卫生局全面启动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面对医院争创三级医院的决定,于福英勇挑重担,为了做好创建工作,她牵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组织机构,聘请专家指导,向兄弟医院学习,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每月进行自查自评、整改,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突破。
在完成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她还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全区重大疫情、预防免疫、灾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急救和医疗保障工作。9年来,24小时随叫随到,出色指挥大型抢救,完成“4.20山吧可乐定中毒”、“3.27王化恶性伤人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救治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广泛认可。
2014年,怀柔区第一医院全院整体搬迁,更名为北京怀柔医院,搬迁前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她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参与设计、规划、论证,召开专题会、论证会,提出意见和建议。搬迁过程中,担任医疗搬迁总指挥,制定了《医疗搬迁工作方案》。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核心”的目标,将“一院两址、分步实施、安全有序,平稳过渡”的原则贯穿搬迁工作始终。整体搬迁,仅用3 天,转运危重患者66人,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创造了医院搬迁历史上的奇迹。
2014年APEC会议在怀柔召开,医院整体搬迁后,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同时,她马上投入到特护中心建设,按期完成医疗规划设计和设备填装。同时担任APEC医疗保障总指挥,她深入调研,从全院挑选出346名医务人员组成11个专业组参与保障;精选出2组医护人员参加APEC岛外应急保障。组织了全院医疗拉网式安全检查,为会议保障做好充分准备。APEC期间共接诊患者15名,怀柔医院被北京市卫计委、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怀柔区委、区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
牢记使命 初心不改
2017年5月25日,怀柔区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朝阳医院三方采取“区办市管”的模式托管共建怀柔医院。托管后,她协助院长推进“两院一科”建设,实现与朝阳医院同质化管理。充分调研分析医院的医疗现状、问题与困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朝阳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和学科优势,参与制定了《托管五年发展规划》,将创建三甲医院、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医联体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规划,明确医院发展方向。
自2017年7月7月17日开始,朝阳本部先后有包括所有临床医技科室39个科室181名专家以出专家门诊、查房、疑难病会诊、手术、讲课等方式定期到怀柔院区开展工作,平均每周有30余位专家来到怀柔,各临床医技专业全面覆盖。仅2018年,朝阳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治12256例患者,查房205人次,会诊3013人次,开展外科手术1330台,开放绿色通道101次,实现了专家多跑路,百姓不出区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目标。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新机制,两院各科室实行全面融合和无缝对接,开通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优先就诊、预约挂号等绿色通道。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为切入点,规范院前院内统一管理和衔接,建立规范化抢救、治疗工作模式,提升危重患者救治水平。
启动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建成了“北京北部地区CO中毒救治网络”,开设了急诊病房。胸痛中心顺利通过2019年第一批次认证资质审核,急诊PCI同比增加96.6%;成功抢救外籍急性心梗患者2名;“卒中中心”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工作在急诊室进行,进一步缩短DNT时间(平均用时50分钟),开展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101例,全市排名第10位(共84家医疗机构),溶栓比例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8%,荣获北京市脑卒中质控中心优秀静脉溶栓医院称号;“创伤中心”,畅通快速诊疗通道,降低患者致死及致残率,现救治患者60人次(7月18日至12月31日),重症患者占68%; “急诊病房”投入使用,收治复杂及交叉学科患者,缓解住院压力,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和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使怀柔医院急诊科由单一急诊救治向综合全面的急救中心方向进一步发展,提升了急诊收治危重病人的能力, 急诊转诊率下降80%。北京北部地区CO中毒救治网络的救治半径辐射到了昌平、密云及河北丰宁等地;怀柔医院120急救分中心获得北京市应急办颁发的优质服务集体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同时,怀柔医院与朝阳医院还开通了检验结果互认,首批通过了64项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的院际间结果互认,为两院之间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便利。托管后,不断优化医药服务结构,在医疗服务量增长的情况下,药占比从托管前的38.36%下降至29.80%,下降8.56个百分点,20个月医院药品收入减少近亿元,减少了医保支出、减轻了患者负担。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明确了急诊医学科、外科ICU、心内科、呼吸科、妇产科、儿科为重点学科,加强了学科支持力度,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儿科于2018年被北京市卫健委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专科培育学科(全市仅4家),获得300万元的资金支持。新增了肝胆外科、风湿免疫科、营养科等5个二级科室,开设了肺小结节门诊、心律失常门诊、卒中筛查门诊等16个特色门诊,获批“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分中心”,成立了“泌尿微创治疗中心”。完成了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术、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等47项新技术、新项目,拓宽了服务范围。
为进一步满足区域发展需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怀柔科学城高端人群、港澳台同胞和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依托北京朝阳医院先进的医疗资源优势,成立了特需医疗部。以朝阳医院34名学科主任为技术支撑,怀柔医院60余名科室主任和学科骨干作为一线人员随时提供保障服务。特需医疗部试运行阶段,组织医护技体检专家团队35人,为入驻怀柔科学城的6家单位63位专家提供了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各项服务受到专家好评。
沉心尽责 深入民心
走上领导岗位的她对热爱的医生工作也绝不放松。在她的心中,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天下最重、最神圣的责任。
接触过她的人都说,于院长没有专家的架子,她对所有的病人都是那么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她看门诊非常仔细认真,看病历、问病史,不放过病人任何微小的感觉。同时,还以她特有的轻松幽默的语言开导病人,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对病人的每个问题都作详细的解释。她常说:“医生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按常理,病人出院,意味着医生的医疗服务完成,但她不同,她有一个特殊的通讯录,记着一些病人的电话。处在康复期的病人会准时接到她的电话提醒:该换什么药了,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已经痊愈的病人逢年过节也会接到她的电话:“身体怎么样”、“多锻炼,心情要舒畅”、“有什么不舒服找我”,一句句关心体贴的话让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病人们既感动又感慨:“本该我们给于大夫拜年表示感谢,可她却总惦着我们,事情真是倒个儿了” !
于福英同志31年如一日,不管是医生、主任还是副院长她都是这么做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心血、精力、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院发展建设之中。她深深地爱着医院,医院也离不开这样一位好院长,同志们都说她是一位好领导,患者都称赞她是一名好医生。
责任编辑:贾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