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聊表患者心 医护前进动力强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8日 文章来源:呼吸科 田占红
“凡医者至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这是清代名医徐大椿的一段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也早已树起了医者仁心的金字招牌,以及在患者心中的崇高敬意。
当下,绝大多数医生护士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依旧以减轻患者的病痛为己任。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就是最好的注解。
4月11日下午,患者家属黄先生来到呼吸一病房,将一面写有“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亲人”的锦旗和一封用毛笔字书写的感谢信交到医护人员手中,感谢他们在自己母亲住院期间的精心医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2017年3月17日,呼吸一病房收治了一位86岁高龄的老年患者。入院第四天,患者上厕所排便后突然出现喘憋、大汗淋漓、呼吸窘迫、面色青紫,四肢湿冷,测血压70/40毫米汞柱。侯静林医生立即通知刘建华主任,刘主任立即赶到病房,看过病人后根据患者既往有肺栓塞病史,平素活动不便,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休克,D2聚体升高,临床诊断肺栓塞。但该患者目前休克、呼吸衰竭,不允许进一步做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刘建华主任知道,这个病人如果不进行溶栓治疗,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她在权衡利弊,向患者家属充分交待病情,争得家属理解并同意后采取溶栓治疗。但此时刘主任的心情非常沉重,她知道对这位高龄、基础病很多并且现在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溶栓,风险是很大的。但是为了挽救生命,不得不冒险抢救。
在溶栓进行到一半时,患者血压正常了,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四肢末梢变暖了。一直守在患者身旁的刘建华主任和万翠兰护士长提着的心也放下了。可3小时后,就在大家认为抢救成功时,患者出现了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等并发症。他们知道一旦出现重要脏器如脑出血或者失血性休克,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主任紧急召集大家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色素、血凝、肝肾功能等情况,暂停抗凝药物。就这样,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天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出血。刘建华主任指示给予小计量抗凝剂进行抗凝。最终,经过近20天的精心看护与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在21天的住院时间里,得到了呼吸一病房全体医护人员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最值得感谢的是:刘建华主任、马秀红副主任、侯静琳医生,护士曹海丽、庞雪、于静波、李显芳等。她们表现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品质、周到的服务令我们十分敬佩。”家属感谢说。
责任编辑:贾子鹏